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种桃这件事 云南优势明显
发布日期:2023-06-02 来源:云南三农通 浏览:714次
分享到:

6月,全国各地的桃子即将成规模上市。此此刻,云南文山桃农的种桃收入已经落袋为安。5月上旬,来自文山3000亩标准化极早桃基地的产品——清16号已经摆上了北上广的大型商超,这种极早桃,就连昆明都无缘见到。


低纬高原造就水果错季上市禀赋

“云南水果虽然品种多,但错季更有价值。而低纬高原的特点,就是云南发展错季水果的天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的于菲副研究员这样说。她进一步解释: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光、热、水等气候要素起着巨大的再分配作用,尤其是光热资源丰富的春季或冬季,昼夜温差大,果品营养物质的积累多,病虫害少,从源头上实现果品优质安全。与我国传统桃产区相比,云南干湿季分明,冬春季光能资源丰富,早春回温快、秋冬降温慢,作为落叶果树的桃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量积累,才能正常开花结果,而种植低需冷量的桃品种,产出极早、极晚熟错季优质桃,市场竞争力较强。


云南哪些地方能种早桃

对于云南哪些地方适合种早桃晚桃的问题,于菲表示:“冬春光热好,桃树能在1月底至2月底开花,冬春有水利条件的区域,都能种早桃。这样的桃树,加上挂果后70天内成熟的,就能在6月之前上市,抢在省外桃产区前面,自然好卖。”

于菲是园艺所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的成员。2011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园艺所)建站,培育了每年12月成熟的“佛都冬桃1号”,为全国露地成熟最晚的桃品种,已经在大理州宾川、祥云示范推广20余万亩,平均产量2吨,亩产值过万。2016年,他们又引进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文山3000亩标准化极早熟基地,建设自动化分级包装、预冷等全冷链果品加工厂,示范推广体系低需冷量早熟桃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每亩年管理用工减少30%以上,全园机械化程度60%以上。产品销往北上广等中高档消费市场,2021年销售1300吨,销售收入1800万元,带动60户建档立卡户成功脱贫,2017年-2022年期间带动391户农户1564人人均年增收2862元。


“娘子货”也有出路

于菲讲了一个观点,虽然云南的气候条件对水果生产有天赋,但品种选择也不能盲目,由于山地多,运距远,果树大规模连片种植条件受限,要考虑规模适度、适地、适树等问题。例如樱桃、水蜜桃这样不耐储运的“娘子货”,目标就应发展都市农业,观光采摘不失为一个出路,比起规模化种植,农户能有更高的收益。

“我们桃体系首席科学家总是强调,有重大缺陷的品种都不要去种。对于我们云南,霜期、倒春寒要考虑,花钱多、费工的也别选。”于菲说。一句话,错季优质效益高,因为对于云南错季成熟水果,云南的特殊气候使得糖分积累多,而且会对生理过程造成微胁迫,可以产生更多的次生代谢物,口感也就更丰富,更好。所以,选地方选时间很关键,选品种要精准。另外,极早品种比极晚品种管理成本低。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效益第一。

“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经验,在科研部门的介入下进行示范试验效果较好,可以尽量避免农户一哄而上盲目种植。差异性出不来,就只能大众化,高原特色也就无从谈起。”于菲说。

于菲还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云南省桃栽培面积46.21万亩,产量24.00万吨;到2021年,云南省桃栽培面积已位列全国第七位,达83.46万亩,产量84.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了51.11%,250.83%。

高原特色农业,需要更多的实践样本。


撰稿:陈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