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丘北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发布日期:2023-08-24 来源:八道哨乡 浏览:582次
分享到: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丘北县农民群众均有间套种大豆的习惯,大豆玉米以带状模式种植(2行玉米,2行、3行、4行大豆)达到合理利用空间,实现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一季大豆产量的目的。

一、套作的方式

1.带状套作:分期播种,共生时间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大豆苗期受共生玉米影响较大,中后期处于净作条件,能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2.带状间作:同期播种,共生时间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 大豆前期不受共生玉米影响,中后期受其影响较大,能集约利用空间。

3.技术核心:“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即:(1)选配品种。玉米选择紧凑,大豆耐荫抗倒伏品种;(2)根据群众种植习惯和现有的(或改良购置)农机具;(3)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选择玉米+大豆即2+2、2+3、2+4等模式;(4)重点通过扩间缩株、增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努力做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确保收益不减。州上亩保证玉米基本苗3600株-4200株(我县3000株左右),增种大豆8000株-12000株左右,增收一季大豆。

二、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高产高抗、株高适中(2.6米左右)、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如水金玉2号、科玉181、文单297和文研195、西抗18、隆白1 号、红单6 号、五谷3861、 五谷1790、良禾367、华兴单 7 号、康农玉2 号、康玉3 号、 罗单566、路单8 号、罗单297、秋硕玉 6 号、 川单99 号、宣 黄单4 号、红单 6 号、云瑞62、云瑞668、西大211、益单 77 等品种。大豆选用耐荫、抗倒伏、抗性好、产量佳、高蛋白品种。如滇大豆系列(滇大豆2号、滇大豆4号、滇豆7 号、滇豆 10 号、齐黄34、云黄 12 号、 云黄 13 号、奎鲜5号、云黄20 号等品种。

1、适期规范化带状复合种植。

为确保玉米亩基本苗不减,达到净作的种植密度,调优玉米、大豆株行距,在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增收一季大豆,提高土地产出,也可结合实际采取早春和晚秋玉米间种。正季视雨季来领,在4月初到5月中旬、早春在谷雨前后播种,晚秋在立秋前后10天播种。

(1)普通种植区:采取2+3宽窄行规范化种植。即一个播幅2.2米,种植玉米2行,种植大豆3行。

——玉米亩基本苗3030株。行距0.4米,株距0.2米;

——大豆亩基本苗9000株-13500株。玉米与大豆行距0.5米,大豆与大豆行距0.4米,穴距0.2米,穴播2粒-3粒。

(2)制种基地种植区:10+5规范化种植。即播幅7.2米,种植母本玉米10行,种植大豆5行,全部铺设滴灌带。每个播幅以1.2米为单位采用拖拉机搂墒6墒,种植母本5墒(10行),种植父本1墒(2行),3月中旬播种制种玉米,5月底开始在父本行种植大豆,大豆出苗后,制种基地授粉结束,6月中旬砍出父本。

——母本亩基本苗4630株。行距0.6米,株距0.2米;

——大豆亩基本苗7000株。大豆行距0.4米,穴距0.2米,穴播2粒-3粒。

2、杂草防治

杂草防除遵循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以“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为主。采取“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原则。

芽前封闭除草可采用: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水剂兑水后喷施于土壤表面,控制杂草生长,每亩用量100克。

苗后茎叶除草:在玉米苗后3叶-5叶期、大豆2叶-3叶期、杂草3叶-5叶期时,玉米采用14%烟嘧·硝草酮+50%莠去津、%咪唑乙烟酸或75%噻吩磺隆等,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等进行分带定向喷雾。

化学除草时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安全规范用药。带状间作苗期施药时,要采用喷头加罩接地实施喷雾,防止药物漂移。对于后期难防的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注意:

(1)封闭除草应在播种后7天之内完成;

(2)封闭除草要求雨后无风、土壤湿润,倒退式或喷头后置式喷雾,形成良好封闭膜;

(3)针对封闭除草效果欠佳地块,苗后及时采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

(4)切忌选用对下茬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

3、科学施肥

玉米、大豆具有不同的需肥特性,特别是需氮量一多一少,差异很大,需要分别控制氮肥施用;单株施氮量与净作相同是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的保障。要根据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的需肥特性,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的原则,在施足底肥(玉米1包、大豆20公斤/亩)的情况下视苗情在小、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公斤-25公斤;大豆要减少氮肥使用量,保证钾肥使用量。播种亩施三元复合肥20公斤,视田间生长情况施10公斤-15公斤尿素作提苗肥,提高大豆结实率采取在花期增施钼肥(钼酸铵)+磷酸二氢钾喷雾一次,视大豆长势情况在初花期用多效唑控旺1次。

4、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防治对象:玉米、大豆锈病、白粉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防治农药:选用15%三唑酮水剂防治锈病、白粉病,每亩用量100克,价格5元,选用4%甲维盐·虱螨脲微乳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害虫,每亩用量100克,价格12元,采用无人机喷雾,每亩费用8元,每亩防治费用25元。

5、大豆适期化控

若大豆长势过旺,在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克-50克(苗期剂量可小至20克)兑水30公斤或0.0002%多效唑茎叶喷施控旺,调控株型、防止疯长和倒伏。玉米在7片-11片叶展开时,用胺鲜酯等药剂,按推荐剂量使用控制株高。

6、适时收获

玉米在籽粒乳线消失,包壳变黄;大豆在脚叶脱落,豆荚变黄成熟及时收获晾晒,有条件的可采用收割机械进行收割。

1692866629766087713.jpg

图1.玉米大豆行间距示意图。(2023年8月16日制)

1692866689547082860.jpg

图2.玉米大豆间套距离120㎝。(2023年8月17日摄)

1692866727628039376.jpg

图3.玉米品种与大豆套作紧凑型套种。(2023年6月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