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根据春早蔬菜发展的需要,针对丘北县近些年春早辣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4月-6月蔬菜供应短缺的实际,积极开展春早辣椒的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
一、壮苗培育
(一)播前准备。播种前做好营养土配制、营养土灭菌和浸种催芽,一般采用腐殖土 、生土 、锯木灰按1:1:1配成营养土,每10kg营养土加1kg过磷酸钙,80g多菌灵和60g锌硫磷,充分混合均匀,盖膜焖制10d-15d,装入育苗营养钵中备用。用福尔马林(40%甲醛)对营养土消毒,可杀死床土病菌。将辣椒种子放在阳光下晒2d-3d,促进发芽,然后温汤浸种24h,捞出晾干即可播种。
(2)苗床选择整理。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排水、前茬没有种过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的地块作为苗床地,苗床地深约30cm,宽80cm-100cm,苗床长度根据所需辣椒面积数量确定,最长不超过5m,苗床地需保持墒面平整。
(3)播种育苗。该项技术采用保护地覆盖育苗,其核心为两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好播种时期,播种期选在上年11月10日-11月20日为最佳,播种前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用撒播法播种,播后覆盖1cm细土,并用喷壶浇透水,播种量为20g/m2,不宜过早或过晚,播种后沿墒面覆盖地膜。第二阶段是营养钵假植阶段,时间为上年12月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辣椒幼苗两叶一心时假植到准备好的营养钵中,搭建拱棚盖膜,保温保湿,此阶段注意浇水和通风换气,移栽前练苗2d-3d。
二、适时定植
早春辣椒主要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辣椒幼苗株高10cm-15cm,有6片-8片真叶,地温稳定在15℃左右开始移栽大田,时间为2月10日-2月20日,定植前整地理墒,2m开墒(包括沟),墒高30cm,在墒面撒施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再用薄膜覆盖墒面后移栽辣椒,4行定植,株行距40cm×50cm,每穴1株。
三、加强中耕管理
一是定植后10d-15d浇清粪水或喷施0.2%磷酸二氢钾一次;二是分枝期每亩施复合肥15kg-20kg;三是第一次采椒后亩施复合肥15kg-20kg。
四、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病害
早春辣椒主要有猝倒病、病毒病、疫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病害。猝倒病:又称绵腐病、小脚病,出苗后立即喷药预防及治疗,每隔5d-7d喷一次,连喷2次-3次。药剂可选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剂800倍液喷施效果显著;病毒病: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5d-7d喷一次,连续喷3次。疫病:辣椒疫病是危害辣椒的一种很严重的病害,结合辣椒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推广了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栽培管理中:一是实行轮作,避免连作,辣椒属于茄科作物,实行与非茄科和葫芦科的作物轮作制,水旱轮作最佳;二是做好种子和苗床地消毒;三是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排水;四是结合栽培管理采用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筛选了适合疫病防治的药剂及使用方法为:春雷霉素1000倍液、银法利1000倍液、瑞毒霉素1500倍液、抑菌灵400倍液-600倍液喷淋,喷淋2次-3次。青枯病:用16%万家丰乳油800倍液+20%猛克菌粉剂800倍液喷施。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2000倍喷雾。
(二)辣椒虫害
主要有蝼蛄、小地老虎、蚜虫、棉铃虫等。蝼蛄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亩用干稻谷1kg-2kg,煮至半熟,捞出晾至半干,加入15%敌百虫粉剂0.5kg拌匀,穴施畦边即可。小地老虎: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4%博乐丹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蚜虫:用历蚜乳油2000倍液或海正兰宁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棉铃虫:用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2000倍喷雾。
五、适时采收
春早辣椒以采收青椒为主,采收时间为4月下旬到6月下旬,定植后40d-50d可及时采收第一批辣椒,共计4次-5次采收结束,采收标准一般情况为辣椒颜色变成青褐色。
适宜区域:适宜在海拔1350m以下,具有明显的光热优势低热河谷槽区,主要涉及官寨乡、温浏乡、新店乡等12个乡镇。
六、注意事项
合理调整植株。冬春季越冬时间长,适当调整辣椒植株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一是植株调整。摘除门椒,抹去第一分枝下各叶的叶腋间的腋芽,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病、老、黄叶,采收第一批辣椒时摘除第一分枝下的侧枝和老叶,以后每采摘一次辣椒配套进行侧枝及老叶处理,盛果期间剪除部分两行植株间内生枝、重叠枝、拥挤枝、徒长枝、弱枝,使枝条疏密结合。二是插支撑物。当植株高度超过60cm时,插竹竿等支撑物支撑植株或系保护绳,防被风刮倒。三是调节各枝的生长势。生长旺的枝条要下压,抑制生长,生长弱的枝条要适当上抬,促进其生长。
图1.地热河谷丘北早辣椒种植。(2023年1月18日摄)
图2.地热河谷丘北早辣椒种植。(2023年3月1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