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羊肚菌的中耕管理
发布日期:2023-10-25 来源:丘北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1334次
分享到:

播种期间选择在遮阳网棚下地面温度20℃以下,云南盆地及类似区域播种期一般安排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出菇期为次年2月上旬-4月底。高海拔地区需要根据当地温度情况选择合适时间播种,出菇时间较低海拔地区有所推迟,但出菇周期有所延长。

一、选地

 土地应选择,无污染源,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田、地。土壤类型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半沙半泥,透气性较好,且能保持水分的土壤。如果土质过酸,则需要散适量生石灰,调节土壤PH值至6.5-7.5。目前云南水稻田大多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较为适宜羊肚菌种植。

二、耕地

1、耕地前如果土壤PH值在6.5以下的,可每亩施用生石灰30kg-50kg,调节土壤PH值至6.5-7.5。

2、耕地至少两遍,耕深15cm-20cm,深耕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深度以手扶式微耕机或耕田大型拖拉机耕作能达到最深的程度,耕地土块基本没有超过拳头大小的土块,一般情况下耕地两遍就能达到要求。

三、搭棚

羊肚菌的产量与气温和通风有很大的关系,考虑到操作的方便性、大棚的通风透气性、防风、内部积温,建议1800m海拔以下地区,单个大棚面积3亩-5亩为宜;1800m海拔以上地区,单个大棚面积5亩-10亩为宜;

搭棚应方便人员操作、坚固,可在较大风力作用下保持稳固。大棚高度以2m-2.2m较为适宜。立柱高需要2.7m以上,埋地下0.4m-0.5m,横向每3.8m-3.9m一根立柱,纵向每4m-5m一根立柱,大棚四周铁丝斜拉线需要绷直拉紧,避免倾倒。

遮阳网采用6针或6针加密,如遮阳网是3针或4针的则需要两层遮阳网。

四、开厢开沟

羊肚菌属于好氧型真菌,开厢开沟的工作有利于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羊肚菌菌丝的生长,同时利于灌、排水。开厢的要求为厢面80cm宽,沟深15cm-20cm,沟宽40cm-50cm。根据田块情况,小田块需四面开挖深沟,大田块需四面及中间十字交叉型开挖深沟,沟深30cm左右,利于保温、保湿。

五、下种

羊肚菌种植下种温度应在地面温度20℃以下,超过20℃后不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经过生长发育,形成原基和子实体时,适宜温度为8℃-18℃。温度低于或高于生长范围均不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因此,不同地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下种时间,既要考虑前期下种温度低于20℃,又要考虑后期子实体形成后的适宜温度。根据多年种植经验,云南1800m海拔以下地区,每年11月10天至11月30天,进行下种,次年2月-3月时,进入子实体生长时期,可以避免3月份以后高温天气影响子实体生长。

云南1800m海拔以上地区,每年11月20天至12月20天,进行下种,次年3月-4月时,进入子实体生长时期,可以避免1月-2月低温气候影响子实体生长。

提前下种和推迟下种都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播种前1d-2d观察土壤是否过于干燥,过干可适当浇水然后播种,同时浇水不得过湿,土壤含水量以40%-50%为宜。下种用量标准为每亩200袋菌袋。菌种开袋、揉散、拌营养液至合适湿度后,撒到厢面,覆土即可。覆土要求不超过5cm。开袋后的菌种要尽快的播种覆土,不要一次开的太多,以免造成污染和脱水。

播种后及时泡水,尽量安排当天播种结束后,立即泡水。泡水原则上要求:水面漫过厢面,快泡快撤。

六、营养袋的摆放 

营养袋对羊肚菌的种植至关重要。根据不同地区温度,在下种7d-20d后,菌丝布满厢面时,开始摆放营养袋。营养袋摆放的标准是每亩1800袋,不得减少营养袋的用量。摆放营养袋时需要在营养袋上划一道长8cm-10cm,宽1厘米的口,划口朝下,以划口最大,而小麦不掉出为标准(约为一支香烟大小),轻压营养袋,使划口尽量紧接地面。若为标准厢面,每厢两排、三排交叉摆放营养袋,间隔0.5m。营养袋的摆放原则为尽量分散、错落、均匀。

七、搭建小拱棚

下营养袋后,为了防止雨水过多和冻害,在海拔1800m以上地区,保水性较差的田块,建议搭建小拱棚。小拱棚的搭建,用白色打孔普通薄膜(厚度在1.0丝至1.2丝,打孔间距30cm-40cm,孔径2cm-3cm,不可用防雾薄膜)。薄膜两端封死。可交差拱条,让薄膜不落在地面上。

1698198762945058632.jpg

图1.羊肚菌基地种植情况。(2023年4月14日摄)

1698198834957081274.jpg

图2.羊肚菌基地种植情况。(2023年4月14日摄)

1698198886687043914.jpg

图3.羊肚菌基地种植情况。(2023年4月14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