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子囊孢子萌发后,学术界认为经过两种途径形成子实体,以完成其完整的生活史过程。
羊肚菌适宜土壤PH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在腐殖土、黑、黄色壤土、砂质混合土均能生长。羊肚菌属耗氧型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对空气较敏感,氧气过低则不会出菇,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时,子实体生长无力瘦小畸形甚至腐烂,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因此保持棚内良好的通气条件和土壤通透性至关重要。
一、无性繁殖
初生菌丝可以产生分生孢子,由于分生孢子再萌发长出新的菌丝,也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菌核以抵御不良环境和越冬,菌核可以重新发出新的菌丝,亦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分化形成子实体。
二、有性繁殖
两种可亲和的不同交配型的初生菌丝融合产生次生菌丝,由次生菌丝直接产生菌核,菌核或是重新萌发出新的菌丝体,或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出子实体。
1.水分的管理。土壤水分保持在65%-70%,但空气湿度最好达到80%-90%的湿度,后期气温较高时,一定要注意灌水细节的掌控,一般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灌水,环境温度高于22℃时不宜灌水。
2.虫害的管理。 出菇期间主要的虫害是蜗牛及蛞蝓,营养袋摆放后,采用四聚甲醛颗粒600g/亩即可。
3.通风、降温的管理。后期环境温度较高时,可采用顶部开天窗、打开侧面遮阳网等措施,对棚内通风、降温。
4.采收。羊肚菌的售价与品相关系极大,羊肚菌的采收原则为菌帽褶皱完全或者将要完全打开为宜,但不能过熟。用锋利小刀紧贴厢面割下,以菌柄见空且不带泥土为标准。头批菇菌帽长度大概5㎝-7㎝即可采收,每次采收只要菌帽达到5cm都需要采收。
图1.羊肚菌的种植基地情况。(2023年2月18日摄)
图2.羊肚菌的采收情况。(2023年4月17日摄)
图3.羊肚菌的长势情况。(2023年4月17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