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景洪市鲜食玉米绿色优质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3-11-09 来源:景洪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1316次
分享到:

鲜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分为糯玉米和甜玉米两种,乳熟期籽粒含糖量较高,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加工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鲜食玉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鲜食玉米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较高,适宜产业化发展。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四季之别,干湿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且分布均匀,耕地集中在海拔500m-1200m的山间盆地和丘陵地带,土地自然肥力高,非常适宜玉米生长发育,可全年种植供应鲜食玉米。冬春季湿度低、昼夜温差大,适宜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和质量的提高,是发展冬春鲜食玉米生产的理想之地。当地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和种植模式探索,形成了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栽培技术模式。

1.栽培模式

景洪市鲜食玉米栽培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海拔800m以下的嘎洒、勐龙、勐罕、勐养等低热坝区一年四熟免耕连作栽培;第一茬在10月底至11月初播种,第二茬在翌年3月初播种,第三茬在5月中旬播种,第四茬在8月中下旬播种;二是冬早瓜菜后免耕轮作栽培,玉米播种前清除瓜菜地上的秸秆、立架、杂草,保护好地膜及喷滴灌带,可直接在拔出瓜菜根系的空穴内直播或育苗移栽夏玉米;三是水稻——玉米水旱轮作栽培,中晚稻收割后种植冬玉米;四是幼龄经济林地间套种栽培夏、秋玉米。春、夏、秋季适宜种植糯玉米,冬季适宜种植甜、糯玉米。海拔1000m以上的区域适宜种植夏季糯玉米。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选择土质为沙土和壤土、耕层深厚、肥力较高、地块平缓、有排灌条件、光照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块种植。

2.2隔离种植

一是距离隔离,即在鲜食玉米种植地周围500 m范围内不种植其他类型玉米品种,特别是籽粒饲用玉米;二是时差隔离,要求不同玉米品种的花期错开25 天以上,以防串粉影响鲜食玉米品质。

2.3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果穗美观、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较强、抗性好的鲜食玉米品种。糯玉米选用糯性及品质食味好、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如天紫23、云糯3号、傣香糯2号、小糯3号、傣家拇指小糯玉米等;甜玉米选用种皮薄、口感爽脆、甜度高的品种,如库普拉902、云甜玉2号、白美玉、籽彩甜2号等。

2.4深翻整地

在第一茬播种前进行深松旋耕,深松深度30㎝以上,旋耕深度20㎝以上,达到土壤细碎,无秸秆和杂草。前一茬收获后及时割除玉米秸秆,清净杂草,再在厢面原种植的两株玉米之间打穴播种下一茬。一年内可连续免翻耕、免施底肥、免理厢作畦、免盖膜种植3茬-4茬鲜食玉米。

2.5重施底肥

第一茬起垄前全田撒施优质农家肥2t/亩, 按110㎝宽度成条撒施磷肥50kg/亩、玉米专用复合肥40kg/亩,撒幅60㎝。

2.6理厢作畦

按110㎝宽度用机械理厢作畦,厢沟宽30㎝,畦面宽80㎝、高20㎝,畦面土块细碎平整。

2.7铺设喷、滴灌带及盖膜

理厢后在每厢畦面居中铺设喷、滴灌带1条。地膜采用宽100㎝,厚0.01㎜(有利于地膜回收)的双色地膜,覆盖应采用先播种后盖膜的方法,覆盖时膜要绷紧,薄膜四周用土压紧,不能漏气,起到保温、保湿、抑制杂草的作用。

2.8糯玉米直播,甜玉米穴盘育苗移栽

2.8.1糯玉米在畦面以行距40㎝、穴距40㎝的规格打穴播种,穴对空呈“品”字形,穴深3㎝-5㎝、大小5㎝×5㎝,种2800穴/亩,每穴分散播2粒-3粒种子,播后盖2㎝-3㎝厚细土。甜玉米育苗移栽可节约种子,提高植株整齐度,方便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2.8.2甜玉米在已作好的垄面上双行打穴移栽,对空打穴呈“品”字形,行距35㎝,穴距30㎝,穴深3㎝、穴大小5㎝×5㎝,定植3800株/亩为宜。选用3叶1心、生长一致的壮苗带营养土坨定植,以防断根和根系失水;移栽时用过筛细肥土压实盖满定植穴,并及时浇足定根水。

2.9查苗补缺保全苗

糯玉米在齐苗后查苗补缺,用经过催芽的种子补种空穴,保证全苗;三叶期前间苗、定苗,每穴留健壮苗2株,保苗5000株/亩-5500株/亩。甜玉米有死苗,及时用预备苗补植,保苗3800株/亩为宜。

2.10适时追肥

追肥采取打孔穴施或者膜下随水施肥。定苗后用硫酸钾复合肥2kg/亩加尿素2kg/亩兑水浇施或者用水溶肥15kg/亩随水施肥,对补栽苗、弱苗增加1次追肥;大嘛叭口期追施尿素10kg/亩、硫酸钾复合肥15kg/亩或者用水溶肥10kg/亩随水施肥;穴施追肥要求在垄的两侧两株玉米之间打孔深(10㎝)施,施后孔口用细土盖严。抽穗期看苗长势用磷酸二氢钾100g/亩兑水30kg/亩叶面喷施1次。

2.11合理灌溉

播种后、栽苗时、苗期、大喇叭口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结合墒情、苗情、追肥、天气等进行喷灌、膜下滴灌或垄沟灌溉,垄沟灌溉只灌半沟水,以满足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大雨后注意排水防渍害。

2.12及时去蘖、除穗、去雄穗

甜玉米的分蘖较多,分蘖抽出2片叶时应及时拔除分蘖;水肥条件好的地块还会出现一叶一穗或一节位多穗的现象,也要及时掰除,只保留最上部的1个雌穗,除穗在吐丝前进行;在雄穗散粉后2天-3天去雄。除蘖和除穗时用水果刀纵划主茎叶鞘一刀,沿划口拔除分蘖和幼穗。除蘖、除穗、去雄穗时注意不损伤叶片。去雄穗能减轻玉米螟、蚜虫危害。

2.13病虫害绿色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防控工作理念,灵活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措施主要选用抗病品种,采用保健栽培技术;物理措施采用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田间插粘虫板、铲除田间杂草等方法;生物措施采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苏云杆菌、印楝素等杀虫;化学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重点做好当地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控。病害以大斑病、纹枯病、锈病等为主,虫害以地老虎、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为主。农药使用应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更换使用不同的适用药剂,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合理混配药剂,并确保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整个生产过程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前15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2.13.1大斑病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600倍液喷雾。

2.13.2纹枯病防治:用3%井岗霉素水剂100mL/亩兑水50L/亩喷雾。

2.13.3锈病防治:选用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倍-4000倍液喷雾。

2.13.4地老虎防治:在播种、定植及苗期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兑水喷洒种植穴后再用细土盖穴。

2.13.5草地贪夜蛾防治:在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选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亿OB/g100亿芽孢/g粘颗·苏云菌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交替喷雾。

2.13.6玉米螟防治:在喇叭口期用苏云金杆菌按药、水、干细沙4﹕10﹕86混匀后撒入喇叭口;抽穗期用2.5%敌杀死4000倍液或48%乐斯本2000倍液喷雾。防治适期在幼虫孵化至3龄期以前。

病虫害防控建议采用无人机喷雾,便捷、节约、安全、高效。

开展无人机飞防防治草地贪夜蛾工作(2023年9月23日摄).jpg无人机飞防防治草地贪夜蛾。(2023年9月23日摄)

2.14适时收获

在雌穗吐丝25天左右即可采收。从外观看苞叶淡绿色,花丝黑褐色变焦,籽粒饱满、汁浆多,呈现本品种的感观品质。傣家拇指小糯玉米需在腊熟期(苞叶变黄)采收,风味更佳。

3.果穗采收处理

收获时间应尽量控制在中午以前。采收后切去穗柄和苞叶尖端, 剥除部分外苞叶,剔出虫蛀果穗,按大小分级装袋及时销售。做到当日采收,当日加工销售,才能确保产品品质新鲜可口。

4.冷藏加工保鲜

鲜食玉米食用部分为达乳熟的幼嫩果粒,采后呼吸代谢旺盛,糖分转化快,且容易失水变质,很难长期贮藏。经过速冻保鲜或真空包装处理,可延长贮藏、供应时间。

4.1贮藏保鲜

工艺流程:原料→去苞叶除须→挑选→水煮→冷却→沥干→真空包装→杀菌消毒→常温贮存。

4.2速冻保鲜

工艺流程:原料→去苞叶除须→挑选→漂烫→冷却→速冻→包装→冷藏(-18℃)。

5.秸秆过腹还田

鲜食玉米果穗采收后,叶片和茎秆基本还呈黄绿色,汁液含量较高,可以直接饲喂食草家畜,也可以进行青贮、氨化后饲喂。家畜粪便经堆捂发酵后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