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大田技术相结合的高产高效栽培实用技术,该技术自1996年在我县大面积推广以来,其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和成本低、增产效果显著等优势得到进一步验证。
一、旱育秧技术规范
(一)苗床准备
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通透性好的菜地或水浇旱地做苗床。
2.苗床整理。苗床净墒面宽1m-1.2m,床间距0.40m,沟深0.3m以上,床长视墒情而定,一般不超过10m,否则,易引起烧苗。作床时用锄深翻15cm-20cm,打碎土块,整平墒面,低凹地块的墒面要高出地面7cm-10cm。一般每亩大田需净苗床10㎡-18㎡。
3.播前施肥。播种前10d-15d,每㎡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8kg-10kg,复合肥(含量各占15%)100g,硫酸锌10g-20g。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翻锄3次以上(深度为10cm-15cm),将所施肥料与10cm-15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
4.土壤消毒。播种前每㎡施敌克松1.5g,敌克松要与细土均匀混合,与肥料一起施到秧床上,然后与床表10cm-15cm厚的土层搅拌均匀,立即浇透水播种。也可用“旱育保姆”直接拌种播种,浇透水后盖膜。
(二)播种盖膜
浇透底水、压平床面以后,播种程序是:播种→压平→覆土→化除→盖膜。
1.选种:选择发芽率高、抗病力强、优质、高产的品种组合,每亩需种1.5kg。
2.种子处理:包括晒种、精选、浸种、消毒、催芽等环节。
晒种:选择晴天晒2d-3d,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杀菌除虫,散发二氧化碳和潮气,打破种子休眠,同时增强稻种透气性和吸水力,促使酶活化,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达到出苗整齐一致。
精选:精选种可以去瘪留饱,缩小种子间质量差异。
种子消毒:水稻的许多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叶斑病、干尖线虫病等,因此有必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消毒。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20%多菌灵500倍液或25%施保克(咪酰胺、保鲜克)乳油1500倍液浸种48小时。
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后,用清水浸种1d-2d,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浸种用水量以完全浸没稻谷为准,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水。
催芽:催芽可使出苗整齐,幼苗生长迅速,防止烂种,培育壮秧。催芽要求早、齐、匀、壮,可用塑料薄膜、木桶等进行,先加50℃左右温水预热15分钟-20分钟,然后加覆盖物,使谷堆温度保持在35℃-38℃,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但最好用纱布袋浸种、催芽(每袋装到其容积的70%),催芽时每天拿出通气20分钟-30分钟,放回时颠倒顺序,从而使催芽均匀。
3.播种方法:播种前秧床必须浇透水,即整个耕作层全饱和,待床面无积水时即可播种。采用人工均匀撒播,每㎡播芽种55g-84g,手掌按下有8粒-10粒种子为好。播后轻镇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盖1cm厚肥沃细土。一定要覆盖均匀,种子不能露出土外,但也不能盖土太厚,否则,秧苗细弱。
4.化除:覆土后,每10㎡秧床用丁草胺2.5g600倍液喷施除草。
5.盖膜方式:由于我县育秧节令气温普遍在15℃以上,因此提倡低拱架盖薄膜的方法,拱架高35cm-40cm,四周用土压紧膜。
图1.水稻旱作种植长势。(2023年7月23日摄)
图2.水稻旱作测产收割。(2023年9月28日摄)
图3.水稻旱作。(2023年9月28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