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湖北等省。丽江市玉龙县有大面积种植,产量较高,品质很好。
一、特征特性
附子为多年生草本,株高60厘米-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的侧根(子根)通常肥大,倒卵圆形至倒卵形,直径可达5厘米。附子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怕高温、高湿。适宜生长的年均气温15.9℃,绝对最高气温36.2℃,绝对最低气温﹣4.8℃,年日照1327.4小时,年降雨量1179.4毫米,相对湿度81%,无霜期323天。附子喜生于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黏土或低洼积水地区不易栽种。忌连作,一般需隔3年-4年再栽。
二、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好的沙壤土为宜。深翻30cm左右,碎细粑平。然后按95cm开厢作畦,厢面要做成瓦背形,以利排水。
2.适时栽种:选择生长粗壮、无病虫害、未受伤、个体完整的子块根作种。冬至至小雪之间为宜,成丁字形错窝栽植,株行距17cmx17cm,每亩栽12000窝左右,窝打好后,将选好的乌药种按大、中、小分级,背靠背地栽在窝中,中、大种根每窝栽1个,小种根每窝可栽2个,每行可适当多栽几窝,作为缺窝补苗。栽种时芽苗向上,牙嘴低于窝口,覆土厚约7cm,以盖没种芽即可。
3.合理施肥:附子是一种耐肥植物,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是提高块根产量的重要措施,追肥通常要进行多次。结合翻地每亩用腐熟圈肥3000kg-4000kg,均匀撒于地表翻入土中作底肥。每年幼苗出齐,苗高约6cm,有2片-4片小叶时,在行株处开沟或开窝施入腐熟圈肥后盖土,每亩2000kg-2500kg;结合创土修根,每亩用尿素15kg-20kg兑水浇施。
图1.玉龙县附子种植地。(2023年6月26日 摄)
4.田间管理:(1)清沟、除草在附子出苗后,除净垄中杂草,把垄面的大泥块或盖得过厚的泥土刨到沟里砸细,与沟里的细土一起培到垄面上。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销毁,病窝周围用石灰粉消毒,见有缺窝,就地起壮苗补栽,确保苗全。(2)刨土修根附子植株长出子块根过多,往往由于营养物质积累不集中,使子块根个头不大,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附子在生长过程中一般要修根2次。第一次修根在清明节前后,苗长到14cm-17cm高时,先剥掉脚叶,刨开植株附件的泥土,露出附绊(侧生小附子)和母根,然后,将多余、细小的附子刨掉,每株留1个-2个大附子,每株修根后用前一株刨下的泥土覆盖窝口;第二次修根在立夏前后进行,方法同前次。这次修根是把第一次留下的生长较粗的子块根继续留下,其他除去,使营养物质集中在1个-2个子块根上,以提高产量。(3)摘顶掰芽附子茎秆长至约20cm-25cm时,叶片在10片-12片时,要及时平顶挑去心尖芽,以防止倒伏,促进子块根生长;当腋芽萌发长约4cm左右,及时掰除,以防止过多消耗养分,从而有利子块根营养物质积累,提高产量。(4)病害防治栽种前,每亩用退菌特或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处理种子,杀灭附子种子上的病菌;初夏发生白绢病、叶斑病时,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多菌灵防治;在第二次修根时,每亩用石灰粉1.5kg拌适量草木灰撒在垄面,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发现根腐病病株时应立即拔除销毁,并在病株窝四周撒上石灰粉。
5.适时采收:在10月下旬收获。用二齿耙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下附子,去掉须根成泥附子,需马上加工。同时母根砍下晒干成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