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块选择。选择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条件良好PH5.5-PH7.2中性偏酸,且近几年来为种植过葫芦科的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应选择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种植。
3.适时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品种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方式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大棚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前或延迟一些。只要能保证黄瓜的各个生育期,都可在它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种植。孟连县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
4.精细整地。结合整地施足农家肥,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kg-5000kg、磷肥50kg,深沟高畦、双行种植。
5.播种育苗
5.1直播。直播前可进行催芽,催芽前轻搓洗净种子,用清洁湿纱布包好,在30℃条件下进行催芽,当70%种子出芽后即可播种。每穴播种2粒-3粒。每亩用种量250g左右。
5.2育苗移栽
按照每穴定植1株,每亩大田栽4000株的瓜苗进行估算,每亩大田的需种量为150g左右。
5.2.1苗期管理。播后至出苗前,白天温度20℃-32℃、夜间温度12℃-20℃.苗床浇水的原则是气温太低时不浇水,床土不过干不浇水,阴天午后不浇水,绝对不可大水漫灌。
5.2.2壮苗标准。株高15cm左右,3叶-4叶1心,子叶完好,节间短粗,叶片浓绿、肥厚、有光泽,根系发达、健壮、无病。
5.2.3适时移栽。春茬瓜苗具有4片-5片真叶、长5cm-10cm,地温稳定到12℃以上,月平均气温达18℃-20℃苗龄35天左右为定植的最佳时期;秋茬瓜苗具有2片-3片真叶、苗龄20天左右为定植的最佳时期。
6.定植方式及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可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株距30cm,每亩栽苗3700株-3800株。也可以按株行距30cm-35cm×60cm,每亩移栽3200株-3700株。
7.温湿度。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栽培,定植后一般3天-4天不通风,棚室温度保持在30℃左右。缓苗后,白天保持在25℃左右,既要防夜间地温危害,也要防止白天高温烧苗,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通风。根据黄瓜不同生育阶段对湿度的要求和控制病害的需要,最适宜空气湿度是缓苗期80%-90%,开花结果期70%-80%。
图1.露地栽培黄瓜(2024年3月9日摄)
图2.露地栽培黄瓜(2024年3月9日摄)
图3.露地栽培黄瓜(2024年3月9日摄)
图4.露地栽培黄瓜(2024年3月9日摄)
8.田间管理
8.1发芽期。种子萌动至子叶平展期,保持一定水分即可,需要10天-20天。
8.2幼苗期。子叶展平至真叶1心期。要预防苗期和后期病害发生。在苗期除保证一定湿度外,还要进行提苗。
8.3抽蔓期。此期要及时搭架和吊(绑)蔓。以主蔓结瓜为主,侧蔓及早打掉。浇水要轻浇勤浇,不要大水漫灌。浇水应在晴天上午进行,遇低温、雨天不浇水;棚内空气湿度过大时通过通风调节。
8.5结瓜期
8.5.1水肥管理。进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追2次肥,结瓜盛期可隔1水浇1次肥,开沟追肥或穴施。初期每穴施复合肥50kg或腐熟饼肥60kg,并保持土壤湿润。盛瓜期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和0.5%-1%的尿素溶液叶面喷施2次-3次;结瓜后期,15天左右施墒情浇施1次水肥,每次每亩施复合肥10kg-15kg。此期病虫害重,正值采收期,一定要保证安全间隔期。
8.5.2摘心打老叶。以主蔓结瓜为主的品种,应及时摘除侧枝。对主、侧蔓都可结瓜的品种,一般第一瓜下的侧蔓要尽早除去,上面的侧蔓留1瓜后,瓜前留2叶摘心。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同时及时打掉下部老叶、黄叶、病叶、畸形瓜,以节约养分,加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8.5.3浇水中耕。从定植到第1个瓜(根瓜)坐稳前,管理上应以“控”为主,适当蹲苗,多中耕松土,少浇水,改善生长环境,以达到促根壮秧、使花芽大量分化的目的。进入结瓜期后,要突出“促”字,原则上应掌握“轻、重、轻”的规律,根瓜期浇水量不宜过大,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即可。中部坐瓜时期,温度高、光照足,植株生长旺盛,需隔天早上或傍晚浇1次水,要掌握少量勤浇的原则,且不可大水漫灌。
8.5.4追肥。肥料应符合肥料使用标准,并遵循“少量多次,增施磷钾肥”的原则。一般随水施,1次清水1次带肥水,坐瓜盛期可水带肥。追肥时将有机肥、缓释肥、速效肥配合施用,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每亩不超过40kg纯氮。每次每亩追施腐熟农家肥1000kg-1500kg,或冲施尿素10kg-15kg、硫酸钾10kg,还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
9.采收。要及时采收,采收不及时会影响后期产量及品质。采收标准:顶花带刺、瓜条顺直,并且达到商品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