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丽江市古城区金山街道金山社区丽贵路边一大棚西葫芦(2024年4月18日摄)
农户种植大棚西葫芦,做到控“旺”促“壮”,可以让西葫芦多结瓜,提高西葫芦产量,建议做好这3点: 一是植株上瓜的数量控制。每个植株上可以保留3个到4个瓜。可根据植株长势强弱确定采摘时机,如果植株较弱,可以只留一个瓜,并及时采摘。健壮植株适当的推迟采摘瓜的时间,以确保西葫芦有足够的时间成长。根据天气和植株的健康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疏瓜,及时摘除畸形瓜和发育不良的瓜,以确保健康的生长。二是营养管理。保证营养供应,特别是在结瓜期,需要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施膨果肥,以促进西葫芦持续结瓜并防止早衰。同时,要注意钾肥的需求,避免氮肥过多导致植株旺长。保留适量的叶片以促进光合作用,同时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以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三是用生长调节剂调节防止西葫芦旺长。
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具体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
菜农应根据植株的长势来留瓜,在保证多结瓜的同时还要兼顾植株营养生长,过多的雌花要及时疏除,8 片叶前出现的花蕾和腋芽在晴天上午一次性打掉,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留瓜,植株 8 片至10 片真叶时开始留瓜,最好隔2片至3片叶留一个瓜,株长势旺盛或生长条件适时留瓜,早摘根瓜。
此外,西葫芦进入结瓜期后,遇到雾霾天、阴天较多的天气,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养分消耗多于制造,畸形瓜增多,有的菜农发现畸形瓜不舍得摘除,导致消耗过多的养分,并与正常幼瓜争夺营养,使畸形瓜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降低种植效益。
建议菜农发现畸形瓜及时摘掉,让养分集中供应其他瓜条的生长。摘畸形瓜的同时,也一并将植株下部的黄叶、 病叶、 老叶也摘掉,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也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
西葫芦长势快,进入结瓜期后,几乎隔一天甚至天天摘瓜,瓜条之间营养争夺加剧,此时肥水供应一定要及时,避免肥水不足产生畸形瓜。 在冲肥时可选择平衡型与高钾型水溶肥交替使用,同时因当前地温低,棚内光照不足,植株根系弱,吸收营养的能力自然也弱,因此在冲施水溶肥料时应与甲壳素、海藻酸、微生物菌剂等功能性肥料配合施用,提高根系的抗逆能力。
冲肥的同时7天至10天再进行一次叶面喷肥,可在叶片上形成保护膜,提高抗寒抗病能力,增强叶片的光合功能,以制造更多的有机养分。西葫芦喜湿又耐旱, 土壤湿度过大易造成植株旺长。西葫芦定植缓苗后,管理上以控水促根为主,若土壤不过于干旱,结果前就不要急于浇水。当然若植株缺水萎蔫,可以浇小水,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切不可大水漫灌,造成植株旺长。同时,西葫芦根瓜坐住后的浇水量也不可过大,过大容易造成化瓜,进而导致植株旺长,为促使生殖生长的顺利进行,可采用“浇小水”的方式进行浇灌。 西葫芦进入结瓜期后,需求钾肥的量大,因而在冲肥时要注意高钾肥料的使用,不可过量使用高氮肥料,以免氮肥过量而造成植株旺长。
西葫芦生长适温范围为15℃至28℃,最适范围为18℃至25℃,若白天超过35℃,夜间高于20℃,就会造成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导致果实发育不良。西葫芦结瓜前期白天生长发育适温18℃至22℃,夜间温度8℃至10℃。西葫芦开花结果期适温为22℃至25℃,夜间温度12℃至 14℃ 如果超过25℃, 西葫芦容易开花结瓜不良,甚至出现化瓜现象,使得营养大量供应茎蔓生长而发生旺长。因此,秋延茬或越冬茬西葫芦管理上应进行控温管理,而不是提温促棵,如应加强通风,切勿将放风口过早关闭等。因此,菜农白天要增强光合作用,积累光合产物,但要避免保温过度,棚温控制在24℃左右,夜温控制在12℃至14℃为宜,以促进光合产物向瓜条输送,这样拉大了昼夜温差,更有利于积累养分,减少消耗,从而减少畸形瓜的生成。
一般来讲, 浇水是在采瓜以前进行的,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加瓜条的重量;二是不容易使植株因徒长而坐瓜难。另外,瓜秧特别旺时,可同时单株留瓜3条至4条,并适当推迟采收(采大瓜);如果瓜秧生长偏弱时,可留单瓜生长,并及时采收。遇特殊情况出现花打顶现象时,应及早将顶端幼瓜去掉,保证正常的生长优势。
使用调节剂时不可过量使用,特别是多效唑更不宜连续多次使用。其正确的施用方法是:缓苗后5天至7天,用15%的多效唑1500倍液喷酒植株,但不要单喷生长点,调控植株长势。西葫芦根瓜坐住后,再用15%多效唑2000倍液喷施植株进行控制,促花保果。
图2:丽江市古城区金山街道金山社区丽贵路边一大棚西葫芦(2024年4月18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