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以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贮存时间长等优势被草畜家畜养殖广泛推广使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制作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已日趋完善,但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场(户)还是不能完全掌握其制作技术要点,导致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不高,因此,要想生产出优质的青贮饲料,必须完全掌握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制作中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点。
一、前期准备
(一)窖池准备。检查清理窖池,修补缝隙,用1%-2%有漂白粉溶液消毒,准备不低于8丝(0.08mm)的塑料薄膜,用于铺窖壁两侧和封窖。
(二)机械和运输工具准备。检查维护粉碎机、农用车等加工运输工具,备足油料,保障作业时提高工作效力。
(三)原料准备。不管是青贮专用型、粮饲兼用型、粮饲通用型玉米都能制作青贮饲料,判断是否处于最佳收获期,具有以下几条其中之一即可:
1.看叶片,玉米杆株下部有4片-5片叶片变干。
2.察看玉米籽实出现凹馅,指掐无浆状物。
3.看玉米籽实乳线(籽实顶部的颜色由外向内逐渐变深,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即为玉米乳线),达1/2乳线-3/4乳线(未脱粒的从内向外看)时,此时产量最高,水份含量最适宜。
4.实测水份含量,取3株-5株粉碎烘干计算,干物质含量占65%-70%时最好。
(四)添加物准备。若田地受水淹等自然灾害后,还未达到青贮要求,但不得不采收的,可准备一些糠料,用于调节水分,另外有的还添加发酵促进剂、保护剂和营养添加剂,需事先准备。
二、加工收贮
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即1/3 乳线至3/4 乳线)时具有最佳的干物质含量30%-35%,是制作青贮的最佳时期。
(一)收割时间。选择晴天且露不大的天气收割。
(二)留茬高度。收获时留茬过低易混入较多的泥土和微生物,影响青贮品质,合理的留茬高度一般为15 cm。
(三)切碎加工。干物质高时切割长度适当减短,干物质低时适当增加,一般为 1 cm-2cm 左右。为了提高消化率,玉米颗粒必须要破碎,破碎度 4 瓣/粒,破碎率>98%。但在实际生产中,因各自的机械不一致,切碎长度会大于2cm(见图1),玉米粒破碎度不够,玉米粒整粒的较多,有的只将玉米棒切成段,最好使用带搓揉功能的加工机械。
图1 全株玉米粉碎加工。(2023年9月18日 摄)
(四)运输。选择自动翻斗,不漏油的车辆。运输车在运输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最好在原料发热前卸车。若只拉青秆到场内集中粉碎和在地边直接粉碎打包青贮的运输工具要求不高。
(五)含水量调节。原料含水量是决定青贮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青贮饲料的适宜含水量为 60%-70%。通常可以根据“手握法”对青贮原料的水分含量进行粗略的评估:在手里握紧1分钟,松开后能流出水滴,则含水量大于75%;若原料呈团状但无水分流出,则含水量为70%-75%;青贮原料仍比较有弹性且慢慢散开,则含水量为60%-70%(见图2);若原料团立即散开,则含水量为60%以下,若水分过高,青贮时掺糠麸调节至65%-70%。
图2 专家上门指导打包青贮饲料存放注意事项。(2024年1月9日 摄)
(六)入池青贮。切短的全株玉米应立即装填入池,从收割到入池时间最好控制在4小时内,不要超过8小时,否则饲料会氧化变质。原料卸车后应立即入池,否则很容易变质,且变质速度比堆放在车上更快。装填的同时,若青料水份高于70%,应加糠麸调节水份,要加添加剂的也要在此环节加入。要进行机械压实,压实机械最好是自重大的装载机或宽轮胎的四轮拖拉机。清洗干净,不漏油,窖小,不便机械压的需人工踩踏用圆酒桶装水封口后放横,人工推动来回压。用大号朔料袋青贮的有,尽量人工压实。
(七)密封保存。原料高出青贮池 50 cm-60 cm 即可封池。装池前,将内衬为黑色的塑料膜铺在青贮池的墙壁上,装池后,将多余的塑料膜铺在青贮池的上方,连接处至少重叠 1 m,池顶再铺上一层塑料,黑色朝向青贮,白色朝外,注意塑料膜上下重叠的次序,用轮胎压或泥砂进行实时,要做到不漏气、不透水,注意检查上面可能暴露的细钢丝。
打包的青贮料,最好集中堆放于棚内,做好防鼠、防污染等工作。
三、利用要点
封窖后45天就可开窖利用,腐烂的一定要弃除,每天用多少取多少,取后盖好封口压实,尽量不减少料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避免二次发酵,降低品质。
饲喂量不超过60%,按每100公斤体重的肉牛喂4公斤-5公斤。若酸味较重的,添加1.5%的小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