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营养丰富、口感好,深受人们的喜爱;况且马铃薯是半耐寒性蔬菜。4℃以上种薯就能发芽,茎叶生长适温20℃左右,低夜温短日照适合地下小薯形成。块茎(土豆)膨大需要较高温度和较大昼夜温差,白天24℃-28℃,夜间12℃-14℃,土温16℃-18℃为宜;其生育要求光照强度中等,结薯期以短日照为宜。桃源乡气候冷凉,露地地膜种植收获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而5月-6月份正是市场供应淡季,为了适应市场短缺,鲁甸县桃源回族乡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通过不断地试验探索总结出了“桃源乡早春塑料大棚马铃薯全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种植的马铃薯收获较早、售价较高、可复种其它蔬菜作物、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为当地种植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
⒈地块选择。要使马铃薯获得优质丰产,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十分重要,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该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进行栽培。二是选择三年内没栽培过马铃薯、蕃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前茬最好为豆科、十字花科、禾谷类等作物,如以大豆、油菜、葱、大蒜作为前茬作物,还可有效防止细菌性青枯病的危害。三是前茬喷施过豆黄隆、氟磺胺草醚、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莠去津药剂的地块,在1年-3年内不能种植马铃薯。四是深翻土壤,土豆是地下块茎作物,需要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要求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种植之前土壤需要深翻,深度不能低于20厘米,深翻既能改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根茎和薯块往四周发育生长,还能使土壤中的养分充足,这是确保土豆良好生长的基础。
⒉整地施肥。肥料的施用量与土壤类型及肥力有着较大关系,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每亩施肥总量为腐熟土杂肥1750千克-2500千克,(15-15-15)45%硫酸钾复合肥100千克-150千克,生物有机肥100千克。施好底肥,底肥是土豆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选择发酵腐熟的猪粪、羊粪、豆饼、菜籽饼等,其他肥料可以选择复合肥、钙、镁、磷等;使用底肥时,把有机肥先施入种植沟内,然后再肥料上面播种土豆,也可以在翻地时施入。如果是化肥,需要把化肥施在有机肥的下面,也可以施在两棵土豆种子间距的中间,不可靠近种子,以免烧芽。大棚栽培马铃薯,一般将所需肥料分两次撒施,一次在耕地前做基肥撒施,另一次在播种时做种肥撒施,生长期间一般不再追肥。
图1.桃源乡铁家湾村蔬菜大棚基地马铃薯大棚种植情况。(2024年4月30日摄)
肥料准备好后,在立冬前就要对地进行深耕,耕前将土杂肥一次性撒施、三元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分别撒施亩用量的一半。然后深耕30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减少越冬害虫。
二、建棚和扣棚。
早春保护地马铃薯种植多采用三模栽培方式,一般根据大棚宽窄起垄(6垄、8垄、10垄)为一拱棚。大棚有钢架大棚、竹竿大棚、连栋大棚,棚体最好为南北走向,东西排列。大棚应该在马铃薯播种前15天-20天建造完毕并扣上棚膜,以利于土壤化冻,提高地温。
⒈扣膜。头一年封冻前用旧塑料扣棚,当年春播前半个月左右换新膜,既能减少冻土层厚度又能减轻新塑料薄膜的污染。大棚棚膜多选择厚度0.06毫米-0.12毫米的无滴膜,通常采用三幅式覆膜,顶膜与裙膜交接处要重叠20厘米-30厘米,将顶膜压在裙膜外面,裙膜着地部分要用泥土封压,两个拱架之间压膜线拉紧并固定,大棚棚膜覆盖时应选择无风天气进行,以免风吹,不利于盖膜或撕破棚膜。
⒉二膜最好选用厚度约为0.03毫米-0.04毫米的聚乙稀薄膜,在距离大棚顶膜40厘米左右拱架上。这样就形成“暖壳胆”式的“棚中棚”。二膜不用时可用塑料绳将其固定在一边拱架上。
三、种薯选择与处理。
⒈品种选择。土豆宜选择脱毒的种子,并且在切割的时候,肿块不宜过小,每块种块上要有2个-3个芽,如果只有一个芽,万一芽子有问题,就会导致缺苗。对于小型的土豆,可以用整个的土豆作为种子,只把尾部用刀稍微切去一点就可以,这样不但能确保出苗整齐,而且秧苗长得也粗壮,到时薯块发育的也好,有利于生长大个土豆。早春马铃薯一般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云薯108、云薯505、云薯105、云薯304、青薯9号、丽薯6号、昭薯6号、合作88等。脱毒种薯一定要选择经过认证的,坚决杜绝把商品薯当做种薯栽培。
一般早春马铃薯的种薯由于经过长时间窖藏,体内温度较低,生理机能受到抑制,使种薯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出窖立即催芽播种,往往出苗缓慢而且不整齐,影响产量。所以,在播种前应进行种薯处理,打破休眠,以利提早出苗。
图2.桃源乡铁家湾村蔬菜大棚基地马铃薯大棚种植情况。(2024年3月30日摄)
2.晒种。种薯处理的方法很多,晒种醒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每亩需要准备种薯150千克,选择晴天,将挑选好的种薯放置于温度12℃-15℃的阳光下,进行预醒,促使马铃薯解除休眠期。晒种期间每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在翻动的过程中剔除种薯中、薯形异常的混杂种薯,如烂薯、变软黑腐的病薯、畸形薯、老龄薯、芽眼坏死、冻伤薯等。晒种2天-3天,就可以根据薯块大小进行切块催芽了。
⒊种薯催芽。
播种前催芽是马铃薯春季提早上市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马铃薯早出苗,还可以把马铃薯的生育期提早7天-10天,有利于避开高温和蚜虫危害,是春季种薯生产的关键技术。催芽时间一般在当地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前25天左右进行。催芽的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切块催芽因为打破了种薯(块茎)的顶端优势,切块后各切块上的芽眼得到了相似的养分条件,萌芽速度快,大小也较一致。同时切块也是淘汰病薯的过程,不但能使幼芽发根快,而且出苗早而齐,有利于高产,因此在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①切块:切块的时间,以催芽前1天-2天为宜,若过早,切块失水多或引起烂种。催芽后切块,每块25克-30克,每亩用种薯125千克左右。每亩撒施腐熟的猪粪等4立方米-5立方米,硫酸钾25千克。
②刀具消毒:切块使用的刀具需要一人准备两把,轮流使用,并在切块前放入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③切块的方法:由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的产量很低,仅是顶芽或侧芽的三分之一。因此马铃薯高产栽培切块时,要将尾芽切除,一般50克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仅切掉尾芽即可;50克-100克的种薯,切掉尾芽后纵向一切两瓣;100克-150克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三分之一,然后再从顶芽劈开,这样就切成3块;150克以上的种薯,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沿纵斜方向将种薯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切口离芽眼要近,这样可刺激早发芽,利于早出苗。
当用一把刀切块时,另一把刀要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并且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刀。当切到病、烂薯时,需要马上停下来,把刀浸入配置好的消毒液中进行第二次消毒,然后换用另外一把刀再切,以防止切块过程中传播病害。
切块大小要均匀一致,一般每块25克-30克,并且每块至少保留一个健全的芽眼。
切好的种块摊在背风向阳处,晾干切口明水,以促使伤口愈合。为避免薯块刀口感染病菌,同时预防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侵害,最好进行药剂拌种。
④拌种:70%安泰森(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混合60%高巧(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加到1kg-1.5kg水中摇均后喷到100kg种薯上。这种配方不仅能预防苗期蚜虫和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而且可以使薯块抽芽早、芽壮、高产。
⑤催芽:将拌好的种块装入筐中,放置在环境湿度为85%、温度18℃-22℃的室内,最好使用潮湿的布料盖住,进行催芽。当芽长到1厘米-2厘米左右时,将其放在散射光下进行晾晒,使之均匀见光,等芽变成浓绿的壮芽,就可以准备播种了。
⑥注意播种深度和间距:土豆播种过深过浅,对发育都会有影响,过深影响出苗以及出苗过晚,正常播种深度在5厘米-7厘米;而对于土豆的种植株行距,垄宽在50厘米-60厘米左右,棵与棵的间距在25厘米左右。如果种植的过密,不利于生长大土豆,种植的过于稀疏,浪费土地,还会使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