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水稻旱作绿色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云南省山区的稻谷生产潜力,利用雨水和热量主要集中在5月-10月的生态优势,利用优质水稻的抗逆优势,在山区旱地进行水稻优质高效绿色种植,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增加粮食产量,助力山区农民口粮供给。
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水稻品种。水稻旱作是利用自然降水栽培的水稻生产方式,适宜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生育期较短、分蘖力强、耐旱耐寒性强等特点。在海拔1200米-1800米的山地,选择粳稻品种种植,且全生育期不超过150天。海拔1200米以下山地,可选择籼稻和粳稻品种。
2.备耕整地。选择平缓玉米地,或者雷响田。播种前1周,平整土地,细碎土块,利于把种子播入土中和完全被土覆盖。少施底肥,或者不施底肥。
3.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安排在4月-5月,进入雨季前完成播种。采用机械化三千播种。根据地形,选择大型、小型或微型机械进行三千直播(干种子、土地干、晴天),种子入土5cm-8cm,穴播种3粒-5粒,用种量2.0公斤-2.5公斤/亩,株距16cm,行距20cm-25cm,1.6万-2.2万穴/亩。
4.看苗追肥,少量多次。山地种植施肥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条件下,或者施后具有降水,防止干施烧苗。苗肥:秧苗生长到4叶期,每亩施尿素5kg和复合肥(N:P:K=15:15:15)5kg,促使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肥:亩施尿素10kg,促进分蘖发生,及早封行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亩有效穗。幼穗肥:拔节开始时亩施尿素3kg+复合肥3kg,促进穗大粒多。穗肥:在灌浆期,视苗情酌情施肥,亩施复合肥3kg+磷酸二氢钾3袋,提高结实率。
景洪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专家到旱稻地里指导农户开展生产管理(2024年6月28日摄)
5.水分管理。水稻旱地种植通常在无灌溉条件下,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但在具有人工补水条件的山地、旱地,出现旱情时,可通过喷灌设施适当人工补水,尤其是保证前期出苗整齐,以及需水量最大的幼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有充足的水分。
6.草害防控。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早上或傍晚,在水稻播种前、播后苗前、苗后采用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分阶段除草。(1)播前除草:对于前期撂荒或杂草较多的地块,采用机械清理的物理方法,结合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草铵磷防治田间大龄杂草。(2)播后苗前除草:在稻种播种1天-3天后、杂草尚未出苗前,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丁草胺、丙草胺、二甲戊灵、噁草•丁草胺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土壤封闭除草。(3)苗后除草:在水稻进入4叶期后至拔节前,采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茎叶处理剂防治2叶-4叶期禾本科杂草,采用2甲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氯吡嘧磺隆等除草剂防治3叶-5叶期阔叶或莎草。
7.病害防治。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1)苗期-封行期:重点预防稻瘟病叶瘟,选用稻瘟灵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采用无人机飞防。(2)分蘖期:重点预防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选用噻菌铜悬浮剂或噻唑锌悬浮剂,采用无人机飞防。(3)破口期:重点预防稻瘟病和水稻细菌性病害,选用春雷•三环唑、噻菌铜悬浮剂或噻唑锌悬浮剂(单独使用,避免药害),采用无人机飞防。(4)抽穗期-灌浆期:重点预防穗颈瘟和稻曲病,选用井冈•三环唑,采用无人机飞防。
8.虫害防治。地上害虫防治:整个生育期,可在田间放置频振式杀虫灯,按每30亩-50亩稻田安装1盏,呈“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光诱杀金龟子、小地老虎、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稻飞虱等害虫。在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粘虫成虫始盛期,每亩放置性诱捕器1个,诱杀害虫成虫。幼虫发生初期药剂选用甲维•氯虫苯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防治: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肥,选用防治地下害虫的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撒施,预防小地老虎和蛴螬发生。在水稻出苗后,加强小地老虎、蛴螬金龟子等害虫的成虫监测,发现后用糖醋液或灯光进行毒饵诱杀。
9.适时收获。做到“九黄十收”,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前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谷粒含水量≤14.5%入库收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