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研究员)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回复率 : 100% 蔬菜种质资源,病虫害防控,种植技术
专家简介

李卫芬 女,纳西族,研究员,2005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园艺所从事蔬菜种质资源、栽培、病虫害防控等相关工作。2007、2011年分别到泰国清迈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工作期间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1部,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发布地方标准2个。 

相关问答
请问,玉米白斑病如何防治?哪类药剂防治效果好?
玉米白斑病的防治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于病害发生不同阶段,选用适宜措施控制其发展流行。其主要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清理病残体、合理密植、选用抗病品种 二、推荐防治药剂 1. 常规杀菌剂 苯甲嘧菌酯、吡唑嘧菌酯、等适用于发病初期,可抑制病菌扩展。丙环唑、唑醚・氟环唑、唑醚・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需在发病早期使用,注意轮换以避免抗性。 2. 新型组合药剂 -溴菌腈+盐酸土霉素。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请问,玉米白斑病的病原菌是什么?典型症状有哪些?
玉米白斑病是近年来玉米产区新发突发的一种叶部真菌病害,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为高粱附球孢,部分地区也发现菠萝泛菌等病原菌的作用,不同环境条件下病原菌可能存在差异。 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会影响叶鞘和苞叶,多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后发病,乳熟期至成熟期病情加重。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或淡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病斑,中央呈白色或灰白色,边缘为褐色,部分病斑类似除草剂药害斑点,后期可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坏死区域。后期病斑上会着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萌发菌丝),严重时叶片干枯、破裂穿孔,甚至整株枯死,导致玉米早衰、果穗发育不良,产量损失可达10%~50%,严重时绝收。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请问老师,薄荷叶上的这个病斑是什么病害,用什么方法防治?谢谢!
从图片上看,初步判断为细菌病害。可选用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络氨酸、氨铜水剂、敌磺钠、叶枯唑等化学药剂,也可选用农用链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哈茨木霉菌、波尔多液、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喹啉铜、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请问老师图片上玉米所受到的病虫害是何种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
从图片中玉米叶片出现的孔洞等症状来看,应该是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迁飞性害虫。防治时期:最佳防治期为幼虫低龄期(1-3 龄),此时幼虫抗药性弱,且未进入作物心叶或茎秆内,药剂易接触虫体。 防治阈值: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达 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达 30% 时,需及时开展防治。 推荐药剂:可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低毒杀虫剂。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施药方法:根据害虫危害部位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幼虫在叶片取食时,可进行叶面喷雾;钻入心叶或雄穗时,可采用点心叶、灌根或撒施毒饵等方式,确保药剂接触虫体。施药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此时幼虫活动旺盛,防治效果更佳。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07
请问老师图片上蔬菜所受到的病虫害是何种病虫害,应该如何防治。
前两张图片是由菜青虫引起的甘蓝类蔬菜危害,菜青虫 3 龄后幼虫食量与耐药性增强,宜在 2 龄前施药,必要时连续防治 2 至 3 次,间隔 7 至 10 天,且需轮换用药。 可选用苦参碱、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也可选用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油、氯氰菊酯、甲氧虫酰肼、灭幼脲、氟虫脲。第三张照片是细菌性引起的黑腐病,其防治为叶枯唑、敌磺钠、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喹菌酮、噻菌茂(噻枯唑)、可杀得、络氨酸铜、琥胶肥酸(DT杀菌剂)铜、硝基腐殖酸药剂铜、波尔多液、噻唑锌等。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专家,你好,请问家里面种植的辣椒到后期叶子一直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辣椒种植到后期出现持续落叶,可能是由病害侵染、虫害危害、环境胁迫、管理不当或植株自然衰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同原因的症状和诱因不同,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病害侵染:后期落叶的主要原因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盛期至末期),植株抗性下降,易受多种病害侵袭,导致叶片脱落,常见病害包括: 1. 疫病 片先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成褐色病斑,叶片枯萎、变软,随后整叶脱落;茎基部或分枝处可能出现褐色腐烂,严重时植株倒伏。高温高湿(尤其是雨后积水)、土壤黏重、通风不良时易爆发,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 2.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后期病叶黄化、脱落;果实也可能出现凹陷病斑。高温高湿(27℃左右、湿度 95% 以上)、植株郁闭、连作地块易发病。 3. 病毒病(病毒性病害)叶片黄绿相间(花叶)、皱缩、卷曲,或沿叶脉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植株矮化、结果少;蚜虫、粉虱是主要传播媒介。高温干旱(利于害虫繁殖)、植株弱、连作地块发病重。 4. 根腐病(真菌性病害)初期下部叶片发黄、脱落,逐渐向上蔓延;根系变褐、腐烂,失去吸收能力,导致整株叶片枯萎脱落;茎基部可能出现褐色病斑。土壤积水、透气性差、连作,或施肥不当烧根后易发病。 二、虫害危害: 1. 红蜘蛛(叶螨) 叶片背面出现黄白色小点,逐渐扩大为黄白色斑块,叶片失绿、卷曲、干枯,最终脱落;严重时叶片背面可见蛛丝和褐色虫体。高温干旱(25-30℃)时繁殖快,群居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2. 茶黄螨 嫩叶卷曲、畸形,叶背呈茶褐色,有光泽,老叶黄化、脱落;嫩梢、花器也会受害,导致结果少。茶黄螨体型小(肉眼难见),喜温暖高湿环境,多在嫩叶背面活动。 3. 蚜虫、粉虱 群集在叶片背面或嫩梢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脱落;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蚜虫、粉虱不仅直接危害,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加重病害发生。 三、环境胁迫:不良气候或土壤条件导致落叶 1. 水分失调 (1)干旱缺水:后期若长时间缺水,叶片蒸腾作用强,水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萎蔫、黄化、脱落(下部老叶先脱落)。(2)积水涝害:雨季或灌溉过多导致田间积水,根系缺氧、腐烂,吸收功能受阻,叶片因 “饥饿” 或 “中毒”(根系腐烂产生毒素)而脱落。 2. 温度不适 (1)低温冷害:秋季降温快,若遇霜冻或持续低温(低于 10℃),辣椒叶片细胞受损,叶绿素分解,叶片发黄、脱落。(2)高温强光:夏季后期持续高温(超过 35℃),叶片蒸腾过快,或强光灼伤叶片,导致叶片焦枯、脱落。 3. 光照不足 若种植过密、枝叶郁闭,或后期阴雨连绵,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老叶因养分不足而黄化、脱落。 四、管理不当:人为操作失误引发落叶 1. 施肥不当 缺肥:后期结果消耗大量养分,若未及时追肥,尤其是缺氮(叶片均匀黄化)、缺钾(叶缘焦枯)、缺镁(叶脉间黄化),会导致叶片早衰脱落。 肥害: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会烧伤根系,引发叶片萎蔫、脱落。 2. 整枝打杈不及时 后期植株枝叶茂密,若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过密枝,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湿度升高,病害易爆发,同时叶片因竞争养分而脱落。 3. 连作障碍 长期连作的地块,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养分失衡(如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易出现落叶。 五、植株自然衰老:正常生理现象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末期),植株进入衰老阶段,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制造的养分优先供应果实,老叶因 “养分转移” 而逐渐黄化、脱落,这是正常生理过程,落叶速度较慢,且多从下部老叶开始,新叶相对正常。 六、综合防治建议 根据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后期落叶: 1. 针对性防治病虫害 病害:疫病、根腐病可喷施甲霜灵・锰锌、霜霉威;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病毒病需先治虫(蚜虫、粉虱),再喷施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根腐病可灌根(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虫害:红蜘蛛、茶黄螨用阿维菌素、螺螨酯;蚜虫、粉虱用噻虫嗪、吡虫啉,注意叶片背面喷施。 2. 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采用滴灌或小水勤浇,雨季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秋季降温前注意防寒(如覆盖薄膜),夏季高温时适当遮阴。 3. 科学管理 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如磷酸二氢钾),补充微量元素(如叶面喷施螯合镁、锌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连作,与非茄科作物(如玉米、豆类)轮作;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减少病原菌和虫源。 若落叶速度快、伴随植株萎蔫或果实腐烂,多为病害或虫害所致,需尽快用药;若落叶缓慢、仅老叶脱落,可能是自然衰老或养分不足,可通过追肥缓解。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专家,你好,种植的姜得了姜瘟要怎么处理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是生姜生产上普遍发生的毁灭性病。可用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防控。
(0)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我的提问
问题类型 *
咨询内容 *
上传图片(最多可以上传3张图片)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