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植到后期出现持续落叶,可能是由病害侵染、虫害危害、环境胁迫、管理不当或植株自然衰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同原因的症状和诱因不同,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病害侵染:后期落叶的主要原因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盛期至末期),植株抗性下降,易受多种病害侵袭,导致叶片脱落,常见病害包括:
1. 疫病 片先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成褐色病斑,叶片枯萎、变软,随后整叶脱落;茎基部或分枝处可能出现褐色腐烂,严重时植株倒伏。高温高湿(尤其是雨后积水)、土壤黏重、通风不良时易爆发,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
2.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后期病叶黄化、脱落;果实也可能出现凹陷病斑。高温高湿(27℃左右、湿度 95% 以上)、植株郁闭、连作地块易发病。
3. 病毒病(病毒性病害)叶片黄绿相间(花叶)、皱缩、卷曲,或沿叶脉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植株矮化、结果少;蚜虫、粉虱是主要传播媒介。高温干旱(利于害虫繁殖)、植株弱、连作地块发病重。
4. 根腐病(真菌性病害)初期下部叶片发黄、脱落,逐渐向上蔓延;根系变褐、腐烂,失去吸收能力,导致整株叶片枯萎脱落;茎基部可能出现褐色病斑。土壤积水、透气性差、连作,或施肥不当烧根后易发病。
二、虫害危害:
1. 红蜘蛛(叶螨) 叶片背面出现黄白色小点,逐渐扩大为黄白色斑块,叶片失绿、卷曲、干枯,最终脱落;严重时叶片背面可见蛛丝和褐色虫体。高温干旱(25-30℃)时繁殖快,群居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2. 茶黄螨 嫩叶卷曲、畸形,叶背呈茶褐色,有光泽,老叶黄化、脱落;嫩梢、花器也会受害,导致结果少。茶黄螨体型小(肉眼难见),喜温暖高湿环境,多在嫩叶背面活动。
3. 蚜虫、粉虱 群集在叶片背面或嫩梢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脱落;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蚜虫、粉虱不仅直接危害,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加重病害发生。
三、环境胁迫:不良气候或土壤条件导致落叶
1. 水分失调 (1)干旱缺水:后期若长时间缺水,叶片蒸腾作用强,水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萎蔫、黄化、脱落(下部老叶先脱落)。(2)积水涝害:雨季或灌溉过多导致田间积水,根系缺氧、腐烂,吸收功能受阻,叶片因 “饥饿” 或 “中毒”(根系腐烂产生毒素)而脱落。
2. 温度不适 (1)低温冷害:秋季降温快,若遇霜冻或持续低温(低于 10℃),辣椒叶片细胞受损,叶绿素分解,叶片发黄、脱落。(2)高温强光:夏季后期持续高温(超过 35℃),叶片蒸腾过快,或强光灼伤叶片,导致叶片焦枯、脱落。
3. 光照不足 若种植过密、枝叶郁闭,或后期阴雨连绵,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老叶因养分不足而黄化、脱落。
四、管理不当:人为操作失误引发落叶
1. 施肥不当
缺肥:后期结果消耗大量养分,若未及时追肥,尤其是缺氮(叶片均匀黄化)、缺钾(叶缘焦枯)、缺镁(叶脉间黄化),会导致叶片早衰脱落。
肥害: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会烧伤根系,引发叶片萎蔫、脱落。
2. 整枝打杈不及时
后期植株枝叶茂密,若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过密枝,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湿度升高,病害易爆发,同时叶片因竞争养分而脱落。
3. 连作障碍
长期连作的地块,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养分失衡(如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易出现落叶。
五、植株自然衰老:正常生理现象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末期),植株进入衰老阶段,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制造的养分优先供应果实,老叶因 “养分转移” 而逐渐黄化、脱落,这是正常生理过程,落叶速度较慢,且多从下部老叶开始,新叶相对正常。
六、综合防治建议
根据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后期落叶:
1. 针对性防治病虫害
病害:疫病、根腐病可喷施甲霜灵・锰锌、霜霉威;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病毒病需先治虫(蚜虫、粉虱),再喷施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根腐病可灌根(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虫害:红蜘蛛、茶黄螨用阿维菌素、螺螨酯;蚜虫、粉虱用噻虫嗪、吡虫啉,注意叶片背面喷施。
2. 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采用滴灌或小水勤浇,雨季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秋季降温前注意防寒(如覆盖薄膜),夏季高温时适当遮阴。
3. 科学管理
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如磷酸二氢钾),补充微量元素(如叶面喷施螯合镁、锌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连作,与非茄科作物(如玉米、豆类)轮作;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减少病原菌和虫源。
若落叶速度快、伴随植株萎蔫或果实腐烂,多为病害或虫害所致,需尽快用药;若落叶缓慢、仅老叶脱落,可能是自然衰老或养分不足,可通过追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