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水稻恶苗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3-07-25 来源:大麦地镇 浏览:483次
分享到:

水稻恶苗病是由镰孢菌、赤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俗称“徒长病”“疯苗病”,从水稻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株感病后造成节间伸长徒长,病苗细长比健壮苗高,叶色常呈淡绿色,茎节上逆生不定根,随着病害发生茎杆逐渐变褐腐烂,茎杆内着生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能抽穗或不能完全抽穗,在死亡病株的叶鞘和茎杆上可产生淡红色粉状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株后期可见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状子囊壳。水稻病株抽穗期后谷粒变为褐色,造成水稻不能结实或在颖壳接缝处产生淡红色霉层。

图1.水稻薄膜集中连片育秧(2023年6月24日摄).jpg

图1.水稻薄膜集中连片育秧(2023年6月24日摄)

图2.水稻大田移栽后恶苗病植株。(2023年6月24日摄).jpg

图2.水稻大田移栽后恶苗病植株。(2023年6月24日摄)

水稻恶苗病主要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病稻草也是重要病源。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在水稻浸种过程中污染无病种子;此外病稻草做秧田铺盖物时,病株上的分生孢子也可传播到健壮秧苗,病菌从水稻茎部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再侵染,当秧苗拔秧后、栽插过深等形成伤口时有利于病菌侵染。秧苗生长期温度在30℃-35℃时最适宜发病,当田间温度在20℃以下或40℃以上都不表现症状。

图3.水稻恶苗病大田生长情况。(2023年6月24日摄).jpg图3.水稻恶苗病大田生长情况。(2023年6月24日摄)

水稻恶苗病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选用无病种子,建立无病留种田。(2)加强种子处理,消除种子病菌。可采用 ①温汤浸种:用50℃-55℃温水浸种30分钟,具有较好灭菌效果。②药剂浸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3天,每天翻动2次-3次使种子均匀受药,药剂浸种后及时用清水充分洗净再进行催芽。(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菌感染。彻底清除秧田病稻草,不使用病稻草作育秧覆盖物;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病菌再侵染危害。

图4.水稻连片种植移栽出现部分病株。(2023年6月24日摄).jpg

图4.水稻连片种植移栽大田出现部分病株。(2023年6月24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