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大春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3-07-26 来源:中安街道 浏览:1008次
分享到: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粮菜兼用,加强马铃薯病害防治,是夺取粮食丰收的关键之一。马铃薯晚疫病是对马铃薯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花蕾开张到薯块膨大期是该病发生的关键时期。今年7月降雨增多、气温下降、早晚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与流行。据田间调查,当前马铃薯进入开花现蕾阶段,晚疫病已偏重发生,应做好预测预报,及早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及时控制该病的流行,确保今年马铃薯生产的全面丰收。

图1.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在后所镇双诺村开展马铃薯统防统治。(2023年7月6日摄).jpg

图1.富源县农业农村局在后所镇双诺村开展马铃薯统防统治。(2023年7月6日摄)

马铃薯晚疫病为鞭毛菌亚门致病疫霉引致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块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残留于病残体上于土内越冬。病菌喜欢日暖夜凉、高湿的环境条件,多雨、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加重。马铃薯开花前后遇阴雨、温暖高湿天气,田间出现中心病株10天至14天后,病害就可全田流行。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植株高大、小气候湿度大时极易发病。此外,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生长弱的田块发病也较严重。

图2.富源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老厂镇黑克村玉米洋芋双套地调查马铃薯病害。(2023年7月4日摄).jpg

图2.富源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老厂镇黑克村玉米洋芋双套地调查马铃薯病害。(2023年7月4日摄)

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叶片产生近圆形或不定形水渍状深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外缘出现一圈白霉,天气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质脆易裂。如果叶柄染病,大多形成不规则的褐色条斑,严重时会使叶片垂危、卷叶,最终导致全株黑褐。块茎染病时,表皮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呈褐色,逐渐扩展至全腐。

图3.马铃薯晚疫病病斑。(2023年7月4日摄).jpg

图3.马铃薯晚疫病病斑。(2023年7月4日摄)

防治建议:

1.把握关键防治适期。7月至8月是大春马铃薯晚疫病为害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抓住最佳时期,加强防治,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和危害。

2.及时处理中心病株。加强田间巡查,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将病株连根和种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1米以上,病穴内撒施生石灰消毒,阻止病害扩展。

3.降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4.化学防治。摘除发病中心病株上的病叶,同时对发病田块及时施药防治一次,未发病田和初发病田在防治适期各施药防治一次。防治药剂可以选用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50克每亩、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克每亩、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克每亩,兑水60千克喷雾,施药时以上农药可任选一种,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因该病田间流行速度快,种植地区一定要搞好联防联治,才能控制病害。

5.发病严重的地块,在块茎收获前10天,割除地上部叶片,集中销毁,以降低对块茎的侵染,同时减少越冬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