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楼别称七叶一枝花、蚤休、蚩休,重台根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从播种到收获需8年至10年时间,为“云南白药”、“宫血宁”等国家保护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很高的种植前景,龙陵县种植重楼面积居多,重楼的种植,预防病害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重楼病害中的黑斑病防治技术吧!
一、黑斑病症状:该病对植株地上、地下各个部位都能侵染,但是对茎、叶、花、果危害较为严重。茎叶、花、果感病后,被侵染部位初期呈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上下扩展凹陷,产生黑色霉状子实体,病部折垂,病斑干枯。如花梗受害后下垂就称为“扭脖子”病或“掉脖子”病。叶片发病多数在叶尖和叶片中间,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水浸状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色泽退淡,叶干燥,病斑破裂,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扩展较快,叶片脱落;果实和种子被浸染,果实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水浸状病斑,果皮逐渐干缩,产生黑色霉状子实体;种子染病后,种子表现初期呈米黄色,逐渐变成锈褐色,上生绿色霉状子实体。该病浸染二年生茎叶后,当年茎叶枯死脱落后,来年可重新出苗生长。但是浸染根茎后,则易形成芽腐,造成全株死亡。
图1:龙陵县象达镇朝阳社区。(2023年9月2日摄)
二、发病条件:1.温湿度。温度在18℃-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温度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100%时,分生孢子仅需4h即可萌发侵染植株。
图2: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社区。(2023年8月5日摄)
2.荫度。病源分生孢子在直射光的条件下萌发率比在遮阴的条件下的萌发率高,田间调查结果说明黑斑病的发生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重。
3.与地势、管理水平、植株大小、苗棵长势有关。种植于地势平缓、通风不畅的地块易发生黑斑病。植株瘦弱,发病率大于健壮植株。
图3: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社区。(2023年8月5日摄)
三、传播条件:黑斑病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故在暴风雨频繁季节及连天阴雨,易造成黑斑病流行,一旦植株感病,流行极为迅速。
图4:龙陵县碧寨乡麦子坪村。(2023年7月12日摄)
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在发展重楼产业过程中,要根据重楼的生物学特征、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严格按照所设计的种植流程进行种植,做到病株不进种植地块,不选用熟地、家边地等。在选地、土壤消毒,培育不带病的健壮种苗上下功夫。物理防治。调整遮阳度,保证遮阴在80%左右(遮阴度在80%的遮阴网双层覆盖);加盖防雨棚,使种植地的土壤含水量在65%左右;有条件的加盖防虫网,防止害虫危害。生物防治。利用养蜂治虫及生物代谢物质来控制重楼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用“植物来养植物”的理念,如除草“无尽”,在除草过程中只除去大草,对重楼影响不大的小草不必除尽。用覆盖法进行除草,施用以菌治菌的生物农药等。
2.调整遮阴度。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将遮阴度调整在80%左右,同时加盖小拱棚防雨。
3.种子种苗是根腐病传播流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播种和移栽前,用80%的敌克松粉剂加58%的瑞毒霉锰锌按1:1的比例混合后,兑成300倍-500倍溶液浸泡10分钟-20分钟,然后带药播种或移栽。
4.增施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
5.进入雨季,结合天气情况喷施农药防治。根据天气预报,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展叶开花后,用58%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未发病前喷药,每10d-15d一次,发病后每7d一次,连续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