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水稻稻飞虱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23-09-22 来源:中安街道 浏览:928次
分享到:

稻飞虱是水稻迁入性害虫之一,环境条件适宜时,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若不及时防治,短时间内即可爆发成灾。

一、形态特征

稻飞虱隶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体形小、口成针状,主要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等种类。成虫有半透明翅2对、触角粗短,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二、危害特点

稻飞虱随强对流天气迁入,具有迁飞距离远、发生区域大、繁殖速度快、突发爆发、传播病毒、大范围危害、落地成灾等特点。危害主要表现为刺吸危害、产卵危害、传播或诱发水稻病害等方面,其中,刺吸危害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株下部刺吸汁液,使稻株表面成褐色斑,影响稻株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严重时可使稻株基部变褐,逐渐全株萎黄、枯萎和倒伏,被害稻田出现“黄塘”、“穿顶”、“虱烧”,逐渐扩大成片,甚至全田枯死,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图1.稻飞虱危害。(2023年8月29日摄).jpg

图1.稻飞虱危害。(2023年8月29日摄)

三、防治建议

1.加强田间虫情监测。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境外迁入风险大、盲点多,应加大田间调查力度,加强历年稻飞虱迁飞停落点的田间监测,密切关注稻飞虱发生危害动态,及时做好防控。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发动广大种植户积极参与全方位防治工作,做到不留死角,避免大面积出现落塘现象,确保水稻生产安全。 图2.富源县十八连山镇丕德村水稻病虫害调查。(2023年8月29日摄).jpg

图2.富源县十八连山镇丕德村水稻病虫害调查。(2023年8月29日摄)

2.农业防治措施。一是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稻飞虱迂回转移、辗转危害;二是健身栽培、选用抗虫稻种、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三是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四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措施。一是保护天敌,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青蛙等稻飞虱天敌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二是稻田养鸭,根据稻飞虱集中危害水稻基部的特点,采用稻鸭共栖的形式,在稻飞虱迁飞到来之时,不定期或定期将鸭子放到田中,利用鸭子捉虫防治稻飞虱。

4.化学防治措施。防治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30毫升/亩-40毫升/亩、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亩-50克/亩、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克/亩-9克/亩兑水50千克至60千克均匀喷雾,每次选择其中一种药剂,间隔7天再喷雾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至3次,水稻生育后期要加大用药量。

5.用药注意事项:用药要均匀、周到,重点喷雾水稻基部稻飞虱栖息危害部位,施药期间保持3厘米至5厘米浅水层,3天至5天,遇雨天要及时补药,以提高防治效果;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一种药剂一个生长季节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防治稻飞虱时,注意结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农药包装废弃物清洗3次后,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