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防治姜瘟病的有效方法
发布日期:2023-09-23 来源:罗平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499次
分享到:

一、姜瘟病的症状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制约生姜生产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姜瘟病主要危害生姜茎叶和根茎。地上茎部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色后腐烂,只残留纤维。绝大多数叶片失水并向叶背卷曲,叶片下垂,维管束变成褐色,后植株青枯而死,但植株直立不倒伏。少数严重植株叶片自下而上变成枯黄色。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见有乳白色菌脓从维管束中溢出,拔除病株时从根茎处腐烂且散发臭味。根部被害时也呈淡黄褐色,最终全部腐烂。

6d5372d48aeb9b8b8e4bef79fbc4876.jpg图1.姜瘟病症状(2023年9月20日拍摄于罗平县以土村)

二、姜瘟病的发病时间

一般5月底6月初就开始发病,6月中旬田间调查时可见零星发病中心,6月底至7月上中旬为该病多发期,7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为该病的发病盛期,此时田间可见成片的黄褐色病株,严重田块可全部死亡。

三、姜瘟病的发病原因

1.高温高湿。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6℃-31℃,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田间调查大雨暴雨后7天-10天,常常是姜瘟病暴发时期。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

2.种植制度。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

3.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四、姜瘟病的传播途径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的汗液可借助水流传播。姜瘟病流行期长,危害严重。

7ed0343563e92c1bde8ba2c8fe38926.jpg图2.姜瘟病传播途径(2023年9月20日拍摄于罗平县以土村)

五、姜瘟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1.控制蔓延。凡是得了姜瘟病发生枯萎的生姜,有多少拔掉多少,并将病株四周0.5m以内的健株一并去除,还要挖除带菌土壤。 拔掉后用72%的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稀释后进行灌入到病穴中,控制姜瘟病的进一步传染。

2.灌根补救。出现中心病株后,用90%姜瘟宁300倍液、或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康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0g-800g兑水、或47%加瑞农可溶性粉剂75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3000倍-4000倍液等灌根。药剂交替使用,每穴灌根药液量250ml,间隔7天-10天灌根1次,连续灌根3次-5次。

3.叶面喷雾补救。发病初期,用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1:100波尔多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药剂交替使用,掌握每亩喷药量75L-100L,间隔5天-7天喷1次,连续喷药2次-3次。

2ec8746912bf11f54056af0648c176d.jpg图3.姜瘟病发病后补救措施(2023年9月20日拍摄于罗平县以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