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果实,在果梗、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
形成原因和发生条件:白粉病是由羽衣草单囊壳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草莓上的一种病害。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
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而干枯。果实后期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选用抗病品种,草莓品种间对草莓白粉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杜克拉、图得拉、卡尔特1号、宝交早生、哈尼等品种抗性较好。定期清理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不要过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再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推荐用药主要有四氟继唑,乙控酚或乙控酚磺酸酯,酝菌酯露娜森,健达,绿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