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为杂食性昆虫,具有迁飞性、隐蔽性和突发性强,有扩散蔓延快的特点。
幼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龄-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红褐色。
成虫:体长17毫米-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
卵:馒头形稍带光泽,初产时白色,颜色逐渐加深,将近孵化时黑色。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一、危害特点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3龄后(3龄前呈弓形爬行)分散危害,取食植株叶片造成缺口,4龄以上能群集迁移扩大危害,严重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下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危害,对农作物生产危害极大。目前玉龙县很多乡镇玉米田块内已出现粘虫危害,需注意适时防治,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开展防控工作。
图1.玉米粘虫危害状(2024年6月22日摄)
二、防治建议:
1.物理防治:在幼虫发生期,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和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增加幼虫的死亡率。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放置糖醋盆或用食诱剂对成虫进行诱杀,减少其大量繁殖。
2.生物防治:在粘虫卵孵化初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金龟子僵菌等药剂进行防治,可显著减轻危害。
3.化学防治:当粘虫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或5头/平方米,需要开展防治工作:药剂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用法与用量按使用说明书使用。药品需到正规门店,购买合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