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肿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其中土壤pH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的pH范围内,根肿病的发生较为严重,在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调节土壤pH后可以有效降低根肿病的发生。
图1 甘蓝根肿病症状(2022年12月9日摄)
图2 白菜根肿病症状(2022年11月28日摄)
一、土壤pH与根肿病发生的相关性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为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是通过土壤传播的专性寄生物。该病原菌可以休眠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存活很多年,遇到适合寄主后,休眠孢子萌发,进而侵染寄主根部。在休眠孢子萌发过程以及侵染寄主的过程都会受到土壤pH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休眠孢子很容易在酸性土壤中萌发,而在碱性土壤中则萌发较慢,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5.0-7.0。最适合病原菌侵染和根肿病发生的pH为5.2-6.6,当土壤pH高于7.2时,根肿病的发病率则明显降低。
二、提高土壤pH的措施
根肿病在酸性土壤中发生严重,而偏碱性土壤中发生较轻,因此可以在土壤中适当施入一些碱性材料来提高土壤pH,从而降低根肿病的发生。
1.生石灰
生石灰是生产上最常用于提高土壤pH的材料,需要根据土壤的pH来确定施用量。对于土壤pH5.0-5.5的地块,每亩可将130kg的生石灰均匀撒施于地表;土壤pH5.5-6.0的地块,每亩撒施65kg;土壤pH6.0-6.5的地块,每亩撒施30kg,然后通过旋耕机将生石灰充分拌入土中后再播种,可以有效降低根肿病的发生。
2.石灰氮
石灰氮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其他成分包括氧化钙和碳素等,pH在12.4左右,遇水分解后可以产生氢氧化钙和氰氨。施用方法:土地平整后,每亩撒施15kg-40kg的石灰氮,通过旋耕机翻入土壤(深度30cm以上),起垄后覆膜,膜下灌水使土壤湿度达到100%;覆膜20天左右后揭膜,晾晒7天后再播种。既可以调节土壤pH,也起到了土壤消毒的作用。
3.草木灰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呈碱性;一般含钾量为5%-8%,其中90%以上为水溶性,以碳酸钾形式存在;含磷量为1.5%-3%,以枸溶性磷而存在;含钙量为10%-25%,还含有2%-3%的镁、硫、锌、锰、硼、铁、铜和钼等各种中微量元素。每亩可施入40kg-50kg草木灰,既可以提高土壤pH,也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成熟,提高产量。
4.碱性肥料
针对酸性较强的土壤,也可以适当的施入一些碱性肥料来逐步改良土壤。常用的碱性肥料包括钙镁磷肥、碳酸氢铵、硝酸钠、硝酸钾、硝基复合肥等,可根据当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施肥量。
5.复合微生物菌剂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病原菌—根肿菌能以休眠孢子的形式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萌发并迅速传播。复合微生物菌剂—中蔬根保®120是从拮抗病原菌和诱导植物抗性的角度寻求防治病害的一种方法,可调节土壤酸碱度、防治根肿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