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稻田养鱼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3-09-26 来源:宜良县农业农村局 浏览:597次
分享到:

 传统的水稻种植效益低下、质量不高,且对环境有不良影响。根据稻鱼共生的生态学原理,在稻田中放养鲫鱼、鲤鱼等品种,可以实现稻鱼共生、互相促进、提高养殖、种植业产品的品质与经济效益;同时,与旅游业相结合,让游客体验下田捉鱼、品尝稻花鱼的乐趣,发展旅游休闲渔业,可进一步提升稻花鱼和稻鱼米的价值,增加经济收入,为农村产业扶贫提供帮助。

 

图1.png 

         图1.游客下田捉鱼图片。(2017年8月28日摄)

鱼稻共生养殖模式就是根据鱼稻共生的生态学原理,在稻田中放养鲫鱼、鲤鱼等品种,水稻产生的谷花及田中的害虫、杂草、水生生物等天然饵料被鱼食用,鱼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料被水稻吸收利用,从而解决水稻病害和养殖业投饲污染的问题,提高养殖、种植业产品品质与效益,实现稻鱼共生、利益共赢的生态模式;同时,还可以吸引游客来体验下田捉鱼、品尝稻花鱼的乐趣,发展旅游休闲渔业,提升稻花鱼和稻鱼米的价值,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农村产业扶贫;游客在体验下田捉鱼、自助烧烤、品尝稻花鱼的过程中,又间接拉动了餐饮消费产业的发展,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png

           图2.油炸稻花鱼图片。(2017年8月28日摄)

技术方法如下:

1.稻田选择及准备工作:

选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集中连片、周围没有污染源的稻田集中起来,方便统一管理。在裁秧泡田前先用挖机进行平整、曝晒,面积2亩-5亩较好,有条件的可用挖机提前开挖鱼沟、鱼凼,方便稻田进、排水,并对沟渠、道路、电力配套设施进行修复处理。 

图3.jpg 

         图3.泡田前挖机开挖的鱼沟图片。(2017年3月25日摄)

2.人工开挖鱼沟、鱼凼: 

秧苗定根后,进行人工开挖鱼沟、鱼凼,鱼沟要与鱼凼相连,根据稻田形状和大小,确定开挖鱼沟的条数和排列形式,一般呈“十”字和“井”字形,沟要直,深度为60㎝-80㎝,宽度为80㎝-100㎝为宜,有利于排水、通风、透光。

鱼凼可开挖在田角离道路5m左右的田块中间位置,鱼沟相交的地方,每两亩田布置一个,深度为1m左右,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8%,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均可。

3.加固田埂:

开凼的田土用来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使田埂加高至50cm-70㎝,加宽至40cm-50㎝,夯实土壤,防止漏水。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5cm网眼的铁筛网设置弧形拦鱼栅防逃,进水口直通鱼沟,以便需水时尽快补充。

图4.jpg

           图4.人工开挖田间鱼沟图片。(2017年4月26日摄)

4.鱼种投放:

4.1.投放品种:

5月底至6月初,秧苗移栽15天后全部返青,稻田中的水也逐步澄清,经水质检测,PH、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等指标均已合格,便开始投放鱼苗。投放鱼苗的品种多为鲫鱼和鲤鱼,从当地有资质的鱼种场购买。  

4.2.规格和数量 :            

鲫鱼规格为20g-40g较好,投放数量为12kg/亩-15kg/亩;鲤鱼规格为40g-80g较好,投放数量为15kg/亩-20kg/亩。规格太小到收获时达不到商品标准,太大则鱼在田间不好活动,数量太多稻田承受不了,数量太少则产量偏低。

   

图5.jpg

           图5.投放鱼苗称重图片。(2017年5月29日摄)

4.3.鱼苗投放要点:

鱼苗投放前经检查无病,并用3%食盐水进行10分钟浸泡消毒。投放时先试水:把长途运输来的鱼苗缓慢倒入大盆中,逐步加入稻田水,使水温逐步相近,鱼苗无不良反应后才投放到田中,选择靠近稻田进水口的鱼沟或鱼凼缓慢放入,让鱼自行游散到田中。 

 

图6.jpg

         图6.投放鱼苗图片。(2017年5月29日摄)

5.日常管理:

5.1.水稻管理:

5.1.1.用水管理:

水稻生长初期,水位保持3cm-5㎝,让水稻尽早返青,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在8cm-12㎝,发现水质过浓、水温过高时应及时补充新水。

5.1.2.水稻施肥:

秧苗栽插前施足有机底肥,在整个水稻生长期中只对少部分秧苗长势不好的田块施用适量的化肥。为解决施肥对鱼类造成的威胁,采用间隔施肥法,即一块稻田分两部分施肥,中间相隔2天左右,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轻施追肥、少施勤施。

图7.jpg

            图7.日常管理图片。(2017年6月20日摄)

5.1.3.水稻病虫害防治:

稻田养鱼能够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但没有办法完全避免。水稻尽量选用抗病、防虫品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广谱性的农药,禁用对鱼类有剧毒的农药;选择晴天施药,应尽量喷在禾苗上,粉剂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时喷施,水剂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洒,切忌下雨前施药。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在田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

5.2.鱼的管理:

5.2.1.日常管理:

坚持巡视,要注意平时的保水和雨天排涝工作,注意鱼类的活动及吃食情况,及时掌握鱼类的生长及病害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下雨天增加巡田次数,检查进排水口拦鱼设施及田埂倒塌情况,防止溢水逃鱼,雷雨天、高温天、施肥和施药后要特别注意。

5.2.2.饵料投喂:

由于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数量有限,如果不投喂人工饵料,每亩稻田的鱼产量有限,因此有必要投喂部分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根据稻田中的天然饵料情况适时投喂部分玉米、米糠、麸皮等杂粮,既保证了鱼的品质又保证了鱼的产量。饵料的日投喂量为鱼重量的3%-4%,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时间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16点左右各投一次,集中在鱼凼投喂。

图8.jpg

    图8.日常管理图片。(2017年6月28日摄)

   6.收获:

   八月至九月谷子金黄时就可以放水拿鱼了。为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来下田摸鱼、捉鱼,并开展自助烧烤、品尝稻花鱼的美味是不错的选择,农旅结合可大大提升产品的价值。

图9.jpg 

           图9.亲子捉鱼环节。(2017年8月28日摄)

图10.png 

           图10.火烧稻花鱼图片。(2017年8月28日摄)

水稻收获后可加工制作成稻鱼米,打上标签并精美包装后进入土特产商店进行销售,经济效益可明显提高。 

 

图11.jpg

         图11.生态健康的稻鱼谷图片。(2017年9月26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