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农村玉米秸秆喂牛的技术方法
发布日期:2023-10-23 来源:乐红镇 浏览:1380次
分享到:

玉米种植广泛,随之生产出大量秸秆,但综合利用率低,多被丢弃、焚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壮大,玉米秸秆用作饲料的比例在提高,利用技术也在逐渐完善。

cc2fe535cafac850d863e676124d115.jpg

图1.鲜玉米秸秆。(2023年10月18日摄)

一、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

1.营养价值。玉米秸秆,是指收获玉米穗后留下来的部分,具有“两低两高”特质,即含水量低、能量低和纤维含量高、矿物质含量高。玉米秸秆含干物质88.8%、总能3.47兆卡/kg、粗蛋白3.5%、粗纤维33.4%、钙0.31%、磷0.1%、赖氨酸0.06%、蛋氨酸0.03%、胱氨酸0.03%、碳水化合物30%以上,既可青贮、氨化,也可直接饲喂,是农村养殖的重要饲料之一。

2.利用优势。一是物美价廉,相对于其他饲料,玉米秸秆的价格相对较低,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二是稳定性好,玉米秸秆适合长期储存,且不易受到变质和腐烂的影响。三是可持续环保,玉米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需要及时收集和利用,同时玉米秸秆饲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饲料浪费和养殖废弃物的产生达到环保可持续的目的。

e00deb939b4180061403392c6afbd00.jpg

图2.晒干的玉米秸秆。(2023年10月18日摄)

二、玉米秸秆饲料制备

1.制备方法。一是干草制作方法,将采摘的玉米秸秆晒干,做成干草;二是鲜草做法,将采摘的玉米秸秆切短、粉碎、浸泡、蒸煮等物理方法,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提高牛对秸秆的利用率和采食量;三是化学方法,用液氨、氨水、尿素、碳氨等处理,软化秸秆,提高适口性和消化率。

2.采收要求。

采集时间:一般采集玉米秸秆的时间是在玉米成熟后7天-10天左右。不带穗青贮玉米秸要在穗上部保持绿色时采收。

保持卫生:玉米秸秆采摘、运输、晒干、粉碎等过程中,要保证卫生,避免受到污染和虫害的影响。

3.制备方式。

铡短:“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将收集的鲜玉米秸铡短、揉丝后饲喂,以增加牛的采食量,提高日增重。

折叶:晒干的玉米秸,牛食用的部份减少,要人工将秸秆上叶片折下来让牛采食,剩余的秆用作燃料或再粉碎。

粉碎:将不发霉、含水率不超过15%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一般长10毫米-20毫米,宽1毫米-3毫米,过细不易反刍。

青贮:将含水量67%-75%的腊熟期玉米秸秆收集、切碎,铡碎至1厘米-2厘米长后,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储藏,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

微贮:把含水量60%-70%的玉米秸秆秸秆切短,长度5厘米-8厘米,然后装贮于水泥窖或土窖,并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牛羊喜食。

黄贮:将玉米秸铡碎至2厘米-4厘米,装入缸中,加适量温水焖2天后开缸喂牛的方法。秸秆经黄贮后,酸、甜、酥、软,牲畜爱吃,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

氨化:利用氨水、液氨或尿素溶液等含氨物,按一定比例喷洒在玉米秸秆上,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处理,以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氨化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提高秸秆消化率、 改善秸秆适口性。

cd1ba87def90dccd6551cc3caf61f6f.jpg

图3.粉碎后的干米秸秆。(2023年10月18日摄)

三、玉米秸秆饲料利用注意事项

1.混合使用。玉米秸秆饲料要与其他高能量、高蛋白饲料混合使用,才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满足畜禽生长期间的各类营养需要。

2.适量饲喂。玉米秸秆饲料饲喂量不宜过大,刚开始时要逐渐增量,避免对畜食的消化功能造成负担和损害。

3.清除杂质。饲喂时一定要清筛、挑拣秸秆中的杂物,如木刺、铁钉、小石块及一些细碎的地膜,以防引起创伤性网胃炎或瘤胃弛缓。

4.饲喂时间。牛在一天中有2个食草高峰期,炎热季节在日出前和近黄昏,冷凉季节在上午中段和下午早期,其它时间在休息、反刍或间歇吃草。在饮食高峰期喂牛采食力强,秸秆利用率较高。

5.预防氨中毒。秸秆经过氨化,可以大大提高秸秆消化率和利用率。氨化饲料喂前要按需要量提前取出,放于阴凉处散氨。晴天晾10小时以上,阴雨天需晾 24 小时以上,以氨味不刺激人眼、鼻为佳;饲喂量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要连续饲喂,不得中断,从而防止氨中毒。

6.给足饮水。牛的采食量较大,但在胃中转化慢,每次近2小时吃饱,吃后30分钟至60分钟开始反刍,每昼夜6次-8次。所以秸秆喂牛要一次性喂给,这样给牛有休息和反刍的时间,同时给足饮水,以保证瘤胃内微生物、纤毛虫的生活环境,利于反刍和消化,预防前胃疾病。

d1d9fd60d0947596235a296280eb1a9.jpg

图4.黄牛采集粉碎后鲜玉米秸。(2023年10月18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