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欢迎来到三农通 登录
搜索
丘北县马铃薯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3-11-23 来源:八道哨乡 浏览:1580次
分享到: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属茄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传入我国。我县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季节分大春(正季)、小春(反季)、秋播(反季)三种。结合丘北县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选择和适时播种

1.春季栽培。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收获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底,生育期120d-140d,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在2000m以上高寒山区。目前适应该区域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合作88、会—23、宣薯系列、本地小紫芋等。

2.秋季至初冬栽培。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11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月中旬至4月,生育期为110d-140d,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在1600m以下地区。品种安排上应以加工型和菜用型的品种为主,适宜该区域种植品种主要有合作88、会—23、宣薯系列等。

3.冬季栽培。播种时间为12月下旬至元月中旬,收获时间为4月至5月中旬,由于生长期短,收获后很多地方都要赶种水稻和玉米,因此,要选择早熟品种,在我县适宜种植区域为海拔在1500m-1900m地区,目前适宜该区域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会—2、合作88等。

二、选茬整地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要与茄科作物进行轮种。旱地栽培可与玉米、油菜等作物换茬轮作。马铃薯是收获地下块茎的作物,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稍偏酸性的田块。耕作层最浅不低于33cm,土垡细碎(直径<2cm),整地要求:播种前深耕、细耙、整匀、平整,然后开槽起沟。

三、种薯处理

种薯应选择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块,大小一致,每个种薯最适宜重量30g-50g,最好整薯播种,可避免切块传病和薯块腐烂造成缺株,但薯块较大的种薯需进行切块种植,种薯在催芽或播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用200倍-250倍的福尔马林液浸种30分钟,或用1000倍液的农用链霉素喷雾等。一般用经过自然休眠的种薯播种,若因播种季节紧,则需对未经休眠的种薯进行催芽处理。一般用920(赤霉素)进行催芽处理。

四、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而确定种植密度,一般肥力条件下,每亩种植4000塘-5500塘为宜,每亩用种量在125kg-180kg,冬季栽培株行距25cm×55cm,春季栽培株行距30cm×60cm,秋季栽培株行距25cm×60cm,播种深度为10cm-12cm。

五、合理施肥、及时中耕除草

马铃薯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生育期短,应以基肥为主,基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基肥每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kg-2000kg,普钙40kg,硫酸钾10kg,磷酸氢铵40kg或尿素10kg或复合肥30kg,有条件的还可施人粪尿20担-30担。追肥每亩施普钙10kg,硫酸钾5kg,尿素5kg或粪肥20担-30担,施肥时期为出苗后苗高10cm左右,为催苗肥,施肥前如田间比较缺水或无降雨,可进行灌水一次或浇水一次,然后人工将杂草拔除,施肥后及时进行中耕。第二次追施及中耕除草在现蕾时株高约40cm时进行,为催薯肥,亩施硫酸钾10kg,施肥后立即起垄培土,同时进行中耕除草。

六、加强田间管理,适时灌水

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注意排涝防旱,在干旱的情况下,要及时灌水,从出苗到收获前15d,根据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可灌水4次-5次;及时除草、培土。

七、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马铃薯块茎蛾、斑潜蝇、蚜虫、蛴螬等地下害虫。晚疫病在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甲霜灵、百菌清等喷雾防治;青枯病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氢氧化铜等喷雾防治;病毒病结合防治蚜虫用菌毒清、植病灵等防治;马铃薯块茎蛾在成虫产卵盛期或幼虫孵化期喷洒氰戊菊酯或敌百虫,蚜虫可用吡虫啉、菊酯类农药或黄板诱杀;斑潜蝇可用黄板诱杀成虫或喷洒巴丹原粉、阿维菌素;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颗粒剂2kg-3kg拌化肥施于播种沟内防治。

八、适时收获

当植株停止生长,茎叶逐渐枯黄,匍匐茎与块茎容易脱落时即是马铃薯的最佳收获期;具体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

1700702200213086119.jpg

图1.马铃薯种植情况。(2023年5月11日摄)

1700702291190030413.jpg

图2.马铃薯收割。(2023年7月19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