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洪茶原产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城西北5公里外的宝洪寺,是云南唯一的小叶种茶。宝洪茶适制绿茶,香气有栗香,滋味鲜爽,回味甘。宝洪茶产量较高,抗寒性强,适宜云南省中部、东部及东北部茶区种植。
图1.宝洪山茶园。(2023年8月2日)
1.茶树选种:应在宝洪茶园中选择植株生长健壮、茶蓬大、分枝适中、叶片卵圆形、光泽度好、叶片肥厚、叶片边缘锯齿状浅、发芽整齐而多、芽叶茸毛多、生长快、采摘期早、产量高的单株作为宝洪茶母本树,采集插穗和种子进行繁殖。
图2.宝洪山宝洪茶母本园。(2023年6月25日)
2.种子质量:优质茶籽呈黑褐色,油润有光泽,弹跳性好。一般要求茶籽粒径在12毫米以上,千粒重不低于1000克(宝洪茶鲜茶果大约165个/千克,每个鲜茶果有23粒茶籽),含水量不低于22%,不高于38%,发芽率不低于85%,空壳、霉变、虫蛀和破裂不超过1%,嫩籽、瘪籽及其它杂物不超过2%。
3.种苗质量:种苗高度不低于25厘米,主茎粗度离地面3厘米处直径不小于3毫米,根系生长正常,侧根数3条以上,侧根长12厘米以上,主茎离地面10厘米以下呈红褐色,着叶数8片以上,无病虫害寄生,品种纯度98%以上,一级分枝1个-2个。
图3.宝洪茶育苗。(2023年6月20日)
4.园地整理:
园地建设时间宜在秋冬季节,开垦深度在50厘米以上,熟地建园应把底土翻上,表土翻下,打碎土块后平整。梯级茶园应按定梯的划线,由下而上开挖,梯坎坚固,保土保水,茶园四周交界应设置隔离沟和排水沟等。
5.茶树种植:
5.1.茶行方向:平地茶园采用直线种植,茶行与主道平行,与步道垂直,坡度在15度以上茶行按等高线种植;
5.2.茶行规格:单行种植行距140厘米,丛距2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5厘米-40厘米,丛距25厘米-30厘米,茶丛交错“丁”字形排列。
5.3.整地施肥:种植前在茶行开种植沟,宽80厘米,深60厘米,在沟内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每亩施入有机肥2500千克或油枯200千克、磷肥75千克,充分拌匀,分层施入,将种植沟回填整平待种。
6.种植方法:
6.1.茶苗移栽:栽植时间宜在6月初-7月下旬,单行栽植行距140厘米,丛距20厘米,每穴定植2株,亩植茶苗4500株左右。双行栽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35厘米-40厘米,丛距25厘米-30厘米,每穴定植2株,基本苗5300株左右。
图4.茶苗移栽规格。(2023年7月21日)
6.2.茶籽直播:在有灌溉条件或阴坡潮土地方,新建茶园也可以采取茶籽直播,播种时间在10月中旬-第二年2月进行,种植规格与茶苗移栽相同,采用单行或双行密植,每穴播种3粒-5粒(以鲜茶果播种出苗较好,每穴播1个-2个茶果),覆士5厘米-6厘米,盖5厘米厚的松毛或腐殖土,并防人、畜踩踏。
6.3.种植方法:茶苗栽植时覆土应高于根颈处3厘米左右、根系离底肥10厘米以上;栽后随即浇定根水并覆盖。
7.茶树修剪:
7.1.定型修剪(幼龄茶园):幼龄茶园分三次定型修剪。当80%以上的茶苗高度达到30厘米,离地面12厘米-15厘米处剪去主枝,不剪侧枝,尽量保留外侧的腋芽,使其发出的新枝向外生长;其后每次在剪口上提高15厘米左右剪平,使茶树生长高度控制在60厘米-70厘米范围。修剪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
7.2.成年茶园修剪:
7.2.1.轻修剪:每年一次,剪去树冠表层4厘米-6厘米,一般在秋茶结束后10月底-11月中旬进行,易发生冻害的山区茶区,宜在春茶后进行。轻修剪后的树冠形状以弧形树冠较为适宜。
7.2.2.深修剪:对树冠形成大量鸡爪枝,茶树发芽能力减弱,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的茶园,剪去树冠面20厘米-30厘米枝叶,于春茶后5月中旬进行。深修剪的周期一般为3年-4年,经过深修剪后,再进行几年的轻修剪。深修剪应结合疏枝进行,剪去树冠内部和下部的病虫枝、细弱枝和枯老枝,以减少茶树养分消耗。
图5.讲解茶树修剪注意事项。(2024年5月18日)
7.2.3.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厘米左右的空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7.2.4.修枝剪枝一般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士壤。病虫枝叶应清除茶园,集中烧毁和深埋。
8.茶园施肥:
8.1.施肥原则:根据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种类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8.2.施肥种类:宜多施有机肥、农家肥等。
8.3.施肥方法:
8.3.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厘米以上,一般亩施商品有机肥200千克-400千克或农家肥2000千克-3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40千克。
图6.茶树开浅沟施肥。(2023年8月6日)
8.3.2.追肥:追肥施用量一般按产量的大小来计算,每生产100千克干细茶应施追肥30千克尿素,配施8千克-10千克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因茶树是忌氯植物),春、夏、秋三季每次施肥量按追肥总量的1/2、1/4、1/4比例计算,每次施肥在耕锄后于树冠滴水处开浅沟(沟深10厘米左右)施入,及时覆土回填。追施氮肥每亩每次用量(按纯氮计)不超过15千克,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千克(无公害)。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限量使用化肥,施肥后及时盖士。
9.茶园病虫草害防治:
9.1.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阀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
9.2.防治措施:
9.2.1.农业防治: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来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片病害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9.2.2.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图7.利用色板防治害虫。(2024年5月10日)
9.2.3.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
9.2.4.化学防治: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准则:首先应使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低毒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但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年中只能施一次),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10.鲜叶采摘:
10.1.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所制茶类对鲜叶原料的要求,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分批采摘。
10.2.采摘要求:
10.2.1.手工采摘要求提手篮,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干净、不夹零片、残叶、茶果和老枝叶。
10.2.2.机械采摘时,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10.2.3.采茶工具采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藤编茶篓、茶篮盛装鲜叶。采下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图8.宝洪茶鲜叶采摘。(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