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作物种植
专家,你好,请问家里面种植的辣椒到后期叶子一直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辣椒种植到后期出现持续落叶,可能是由病害侵染、虫害危害、环境胁迫、管理不当或植株自然衰老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不同原因的症状和诱因不同,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以下是详细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病害侵染:后期落叶的主要原因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盛期至末期),植株抗性下降,易受多种病害侵袭,导致叶片脱落,常见病害包括: 1. 疫病 片先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迅速扩大成褐色病斑,叶片枯萎、变软,随后整叶脱落;茎基部或分枝处可能出现褐色腐烂,严重时植株倒伏。高温高湿(尤其是雨后积水)、土壤黏重、通风不良时易爆发,病原菌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 2. 炭疽病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后期病叶黄化、脱落;果实也可能出现凹陷病斑。高温高湿(27℃左右、湿度 95% 以上)、植株郁闭、连作地块易发病。 3. 病毒病(病毒性病害)叶片黄绿相间(花叶)、皱缩、卷曲,或沿叶脉出现坏死斑,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植株矮化、结果少;蚜虫、粉虱是主要传播媒介。高温干旱(利于害虫繁殖)、植株弱、连作地块发病重。 4. 根腐病(真菌性病害)初期下部叶片发黄、脱落,逐渐向上蔓延;根系变褐、腐烂,失去吸收能力,导致整株叶片枯萎脱落;茎基部可能出现褐色病斑。土壤积水、透气性差、连作,或施肥不当烧根后易发病。 二、虫害危害: 1. 红蜘蛛(叶螨) 叶片背面出现黄白色小点,逐渐扩大为黄白色斑块,叶片失绿、卷曲、干枯,最终脱落;严重时叶片背面可见蛛丝和褐色虫体。高温干旱(25-30℃)时繁殖快,群居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 2. 茶黄螨 嫩叶卷曲、畸形,叶背呈茶褐色,有光泽,老叶黄化、脱落;嫩梢、花器也会受害,导致结果少。茶黄螨体型小(肉眼难见),喜温暖高湿环境,多在嫩叶背面活动。 3. 蚜虫、粉虱 群集在叶片背面或嫩梢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发黄、脱落;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蚜虫、粉虱不仅直接危害,还是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加重病害发生。 三、环境胁迫:不良气候或土壤条件导致落叶 1. 水分失调 (1)干旱缺水:后期若长时间缺水,叶片蒸腾作用强,水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萎蔫、黄化、脱落(下部老叶先脱落)。(2)积水涝害:雨季或灌溉过多导致田间积水,根系缺氧、腐烂,吸收功能受阻,叶片因 “饥饿” 或 “中毒”(根系腐烂产生毒素)而脱落。 2. 温度不适 (1)低温冷害:秋季降温快,若遇霜冻或持续低温(低于 10℃),辣椒叶片细胞受损,叶绿素分解,叶片发黄、脱落。(2)高温强光:夏季后期持续高温(超过 35℃),叶片蒸腾过快,或强光灼伤叶片,导致叶片焦枯、脱落。 3. 光照不足 若种植过密、枝叶郁闭,或后期阴雨连绵,叶片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老叶因养分不足而黄化、脱落。 四、管理不当:人为操作失误引发落叶 1. 施肥不当 缺肥:后期结果消耗大量养分,若未及时追肥,尤其是缺氮(叶片均匀黄化)、缺钾(叶缘焦枯)、缺镁(叶脉间黄化),会导致叶片早衰脱落。 肥害:过量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或未腐熟的有机肥,会烧伤根系,引发叶片萎蔫、脱落。 2. 整枝打杈不及时 后期植株枝叶茂密,若未及时摘除老叶、病叶、过密枝,会导致通风透光差,湿度升高,病害易爆发,同时叶片因竞争养分而脱落。 3. 连作障碍 长期连作的地块,土壤中病原菌积累、养分失衡(如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植株长势弱,抗逆性差,易出现落叶。 五、植株自然衰老:正常生理现象 辣椒生长后期(结果末期),植株进入衰老阶段,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叶片制造的养分优先供应果实,老叶因 “养分转移” 而逐渐黄化、脱落,这是正常生理过程,落叶速度较慢,且多从下部老叶开始,新叶相对正常。 六、综合防治建议 根据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后期落叶: 1. 针对性防治病虫害 病害:疫病、根腐病可喷施甲霜灵・锰锌、霜霉威;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病毒病需先治虫(蚜虫、粉虱),再喷施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根腐病可灌根(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虫害:红蜘蛛、茶黄螨用阿维菌素、螺螨酯;蚜虫、粉虱用噻虫嗪、吡虫啉,注意叶片背面喷施。 2. 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采用滴灌或小水勤浇,雨季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后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改善通风透光;秋季降温前注意防寒(如覆盖薄膜),夏季高温时适当遮阴。 3. 科学管理 后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如磷酸二氢钾),补充微量元素(如叶面喷施螯合镁、锌肥),避免偏施氮肥;避免连作,与非茄科作物(如玉米、豆类)轮作;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减少病原菌和虫源。 若落叶速度快、伴随植株萎蔫或果实腐烂,多为病害或虫害所致,需尽快用药;若落叶缓慢、仅老叶脱落,可能是自然衰老或养分不足,可通过追肥缓解。
回答者:李*芬 2025-08-14
(0)
经济作物种植
请问专家,夏季高温易导致茶园叶片灼伤、新梢生长受抑及品质下降。请问目前有哪些经济高效的降温措施?有效缓解热害,同时保障茶叶正常生长和品质。
针对夏季高温对茶园的影响,目前经济高效的降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灌溉降温 喷灌与滴灌:喷灌可有效降低茶树蓬面温度,减少叶片灼伤,而滴灌则更节水,适合干旱地区。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灌溉,避免高温时段水分蒸发过快,灌溉量以土壤相对湿度达90%为宜。 叶面喷施保湿剂:如新高脂膜等,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强茶树抗旱能力。 2. 遮荫降温 遮阳网覆盖:采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可降低茶树蓬面温度达8℃以上。覆盖方式包括: 架棚覆盖:在离地1.8-2.0米处搭设遮阳网,适用于成龄茶园。 冠面覆盖:直接将遮阳网铺设在茶树蓬面上,适用于幼龄茶园。 光伏遮阳系统:部分茶园采用光伏板结合遮阳布,既可发电又能调节光照强度,实现农光互补。 3. 铺草覆盖 在茶树行间铺设稻草、绿肥或豆科植物,厚度约8厘米,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尤其对幼龄茶园效果显著。 4. 调整田间管理 避免高温期作业:在极端高温期间,应避免除草、喷药、松土等操作,以免加重茶树胁迫。 优化修剪:适当轻修剪可减少叶片蒸腾面积,但需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势衰弱。 这些措施可根据茶园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其中遮阳网覆盖和喷灌是目前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大规模茶园应用。
回答者:周*忠 2025-07-11
(0)
经济作物种植
专家您好!三伏高温天气荞麦易导致落花落荚、灌浆受阻。请问目前有哪些有效且可操作性强的田间物理降温方法,能显著降低荞麦冠层温度,保障产量?
感谢你的来信,针对你提出的问题,由于云南整体不会遇到你所提问题的情况,我单位没有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我通过询问其他省份专家和查阅资料后,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在荞麦行间铺设10-15cm 厚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或田间杂草(需晒干避免腐烂),覆盖面积达80%以上,注意避开植株基部5cm以防茎秆霉变。 2.在荞麦田上方搭建高1.2-1.5m的支架,覆盖遮光率30%的白色遮阳网,于每日10:00-16:00高温时段覆盖,其余时间掀开通风。连续覆盖不超过3天,否则易导致植株徒长。 3.在每日17:00-19:00,采用滴灌或喷灌,每亩补水20-30m³,使表层土壤湿润(0-10cm土层含水量达70%),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 4.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在荞麦行间开浅沟(深 5-8cm),高温期间保持沟内有3-5cm 浅水层,雨后及时排干积水,防止烂根;沙质土壤不适用。 5.在高温来临前,喷施500倍液的高岭土(一种白色矿物粉末),每亩用量50-60L,重点喷洒叶片正面。 6.小面积地块在每日11:00-14:00,用风扇(功率500W 以上)在田边横向吹风(风速1-2m/s),每50㎡放置1台。 7.播种时,将种植行向由南北向改为东西向,使植株在正午时相互遮荫,减少单株受光面积。将传统等行距改为宽窄行,每亩留苗密度减少10%(常规密度的 90%),保证冠层通风透光,降低局部闷热环境。
回答者:程*省 2025-07-09
(0)
经济作物种植
请问专家,三伏天持续高温对豌豆生长(尤其开花结荚)具体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有哪些关键降温措施能助其安全度夏?
三伏天持续高温对豌豆生长尤其是开花结果阶段的主要危害包括: 一、高温对豌豆开花结果的危害 1.‌花器发育异常‌:高温会导致雌花花柱萎缩、子房畸形,降低接受花粉能力;雄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花粉粒不饱满,授粉成功率下降。 ‌ 2.‌授粉障碍‌:高温缩短雌花开放时间(通常1-2天),使其在完成授粉前失去活性;同时加速花器衰老,导致授粉失败。 ‌ 3.‌水分失衡‌:高温加速蒸腾作用,根系吸水不足易引发脱水;若遇干旱,土壤含水量下降会进一步加剧代谢紊乱。 ‌ 二、关键降温措施 1.‌遮阳防护‌:搭建遮光率60%的遮阳网棚,上午10时后覆盖,下午4时前收起,平衡遮光与光合需求。 ‌ 2.‌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70%-80%含水量),正午叶片萎蔫时立即补水,采用沟灌浸润方式。 ‌ 避免大水漫灌,清晨或傍晚灌溉以降低田间温度。 ‌ 3.‌施肥策略‌:重施磷钾肥,亩施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抗逆性。 ‌ 4.及时摘除老叶‌:摘除下部老叶、黄叶以改善通风透光,降低病害风险(如疫霉根腐病)。 ‌
回答者:孟*兴 2025-08-06
(0)
经济作物种植
专家您好!蚕豆在夏季高温如三伏天情况下,有哪些有效的降温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保障其安全越夏?
根据现有信息,蚕豆在夏季高温(如三伏天)的降温技术和管理措施可归纳如下: ‌1. 物理降温措施‌ ‌遮阳网覆盖‌:搭建遮阳率60%~70%的遮阳网,可降低田间温度3~5℃‌。 ‌喷灌/滴灌系统‌:避免高温时段沟灌,采用喷灌或滴灌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通过水分蒸发降温‌。 ‌早晚喷水‌:在清晨或傍晚喷水降温,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浇水‌。 ‌2. 品种与种植调整‌ ‌耐热品种选择‌:推荐成胡14号、青海13号等耐高温、早熟品种‌。 ‌播种时间优化‌:长江流域6月中旬播种,北方5月下旬播种,避开极端高温期‌。 3.水分管理‌ ‌增加浇水频率‌:炎热夏季需缩短浇水间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灌溉时段控制‌:选择上午9点前或傍晚6点后浇水,防止高温灼伤根系‌。 ‌4. 土壤与田间管理‌ ‌秸秆覆盖‌:用稻草等覆盖畦面(厚度10~15厘米),减少水分蒸发并降温‌。 ‌土壤改良‌: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起垄种植并施足有机肥‌。 ‌5. 病害预防‌ ‌药剂拌种‌:播种前用多菌灵等拌种,预防根腐病‌。 ‌清洁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避免高温高湿引发病害‌。 注意事项‌:高温期间避免叶面直接接触水分,防止病害;若气温持续超过28℃,需加强遮阳和通风‌。
回答者:孟*兴 2025-08-04
(0)
1 2 3